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资本理论:公共图书馆使命的诠释

社会资本理论:公共图书馆使命的诠释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可以成为公共空间的讨论不断见诸研究中。2005年召开的第75届国际图联卫星会议上“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成为会议的五大议题之一。2011年的国际图联大会上,第三空间与图书馆仍然是与会代表关注的重点。第三空间具备自由、平等、便利等特征。社区公共空间首先是物质空间,其核心功能是承载社区的各类公共活动,作为“第三场所”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其服务的社区居民提供社会交往的活动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进入。

社会资本理论:公共图书馆使命的诠释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可以成为公共空间的讨论不断见诸研究中。2005年召开的第75届国际图联卫星会议上“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成为会议的五大议题之一。2011年的国际图联大会上,第三空间与图书馆仍然是与会代表关注的重点。

第三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奥登伯格(Oldenburge)提出的。奥登伯格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在其著作《非常美妙的场所》(The great good place)中将空间分为三种,第一空间即人们居住的场所,第二空间为工作场所,第三空间即家庭和职场以外的场所。相比较第三空间既没有职场的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的角色束缚,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相互交流,放松心情,愉悦心情的公共空间。是非正式的公共生活得以展开的地方,包括:咖啡屋、咖啡店、书店、酒吧、发廊以及其他可以闲逛的场所。

第三空间具备自由、平等、便利等特征。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选择喜爱的服务项目,表达自己的见解;人们不存在地位、财富等方面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可以平等交流和交往;第三空间不是一个虚拟的场所,而是一个有形的场所,应设置在人们熟悉,并且能够方便到达的地方。

奥登伯格十分强调“第三空间”的必要性:“假如没有第三空间,人们就不可能进行交往,也不能相互作用并产生影响,这样的场所对城市来说是必需的。当这种权利被剥夺时,人就会感到孤独。”第三空间以中立(无主无客)、平等(人人可入)、便捷、外表平常、气氛轻松等特征可以满足人们日常工作以外的交往需求。虽然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奥登伯格并没有将公共图书馆纳入他的视野范围,但是一些图书馆学家的研究和公共图书馆的存在的实践已显现出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分布于居民社区的社区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第三场所”的特征与功能。

案例馆所开展的服务和提供的活动场所在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其作为公共空间的意义。社区公共空间首先是物质空间,其核心功能是承载社区的各类公共活动,作为“第三场所”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其服务的社区居民提供社会交往的活动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进入。在调研的社区图书馆不仅提供图书报刊的阅读,而且定期有一些其他活动,文化、生活知识的讲座,趣味竞赛,暑期还有一些纳凉晚会,等等。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很高。在对苏州市四个社区图书馆的问卷调研中,83.6%的被调查者都能够在馆内找到交谈对象,38.5%的用户认同社区图书馆是一个“安全安静的地方”,“环境舒适惬意的地方”,“能够放松身心的地方”。与其他公共场所相比,公共图书馆因其免费、“文化氛围浓厚”“大家都是喜欢书的人”更受到信任和喜欢。

“我们老两口是外地人,儿子大学毕业在苏州,我们也一起过来。出来遛弯发现了这个图书馆,这里不收费,可以看书、看电影,学学电脑,也能上网。到这里都是爱读书的人,也有话说。我们几乎每天下午都来。成习惯了。”

“我们的外地口音在苏州很不受欢迎,买东西什么的都不方便,在图书馆就不用担心啦。不会有人因为是外地人不理我们或看不起我们的。”

“我在苏州打工,工资也不高。休息时一般都到这里,这里不收费,看电影、听讲座,还可以上网,借书,都不收费。我一般都换下工作装,穿平时的衣服,也不会有人看不起。我在这里听讲座很长见识,懂了很多,不懂的地方问问别人,都很耐心。要在其他的地方,我就不爱说话,在这里喜欢和人聊天。”

在社区图书馆的儿童活动区域,可以观察到孩子或者自己看书,或者和其他的孩子玩游戏,惬意而轻松。两个父母都在附近打工的兄妹也在其中。(www.xing528.com)

“这里的书随意看,没有人说我们,我给弟弟讲书里的故事,还有别的小朋友来听,有的家长还表扬我懂事。爸妈去上班,不上学时我们都自己来。别的地方爸妈不放心。有一次在超市里看书还被别人说”。

家长们聚在一起聊天、做手工、看书,“我们两家离得不远,孩子在一个学校,互相交流学校的事,原来不知道的事现在就知道啦。”

“周末在这里随便坐坐,小孩子也愿意来,到别的地方总是不如这里放心,这里不要管他,自己就和小朋友玩了,别的地方就要牢牢看着。有的小朋友在一个学校平时都不知道,在这里都熟悉了。我们家长也认识了,成为朋友。平时打打电话,聊聊天,有的事情互相告诉一下。”

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比较,社会资本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社会性,即社会资本存在于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中。对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来讲,如果不与他人交往就不可能拥有社会资本。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交往的场所为社会提供了进行交往的空间和条件,任何人都可以不附加任何条件进入,并且结交朋友,陌生人成为彼此熟悉的人。

“我刚来(参加大讲坛)时谁也不认识,听说这里有讲座就来了,现在很多家长都成为朋友了,我们还建立QQ群,大家也经常电话联系,互相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孩子考试时联系就更多了”“……我们这个群的人要比外面的人总是知道得更多些”。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无门槛、进入不附加任何条件为相对弱势的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活动场所。

研究显示,公共图书馆在提供阅读、教育和其他信息服务的同时,还成为社区里一个提供安全、温馨、面向所有人的活动空间,充当社区的公共港湾。正如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公共图书馆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会议地点,一个学习资源和一个使人舒服和放松的公共空间。公共图书馆为公众的交流、交往提供了一个免费、开放的空间。不同团体、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公众,通过对图书馆资源和空间的利用,建立关系、开展对话、交换意见、参与生活[7],人们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利用过程中,修正、甚至放弃自己的狭隘目标而与其他成员达成一致。在某种程度上,公共图书馆利用来自不同阶级的,有不同背景的人们提供了公平进入的机会、包容性和提供免费服务的核心价值,仅仅通过其存在,就能对社会包容做出贡献。

社会资本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形成的群体与关系,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存在为所有人提供了形成群体与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条件和场所,促进社会成员的交往、融合、互助,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本生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