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战时金融档案:1937-1941年国家行局金银收兑情况

中国战时金融档案:1937-1941年国家行局金银收兑情况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照上列规定,可见此时政府对于金银之收集虽已趋强化,惟对于具有饰物器具形状之金类仍许自由买卖转移。

中国战时金融档案:1937-1941年国家行局金银收兑情况

自二十四年改革币制施行白银国有政策后,白银虽渐次集中,政府然以吾国向系用银国家,人民珍视金银之习惯甚深,民间私藏之生银,杂银,银币与银质饰器等数量仍多。抗战军兴,政府为筹集金银,充实外汇准备起见,黄金亦收为国有,因之对于金银之收兑即积极推进,曾先后制定各项收兑法规设置收兑机构以便进行,此外对于黄金之开采又复尽量予以协助,以增加黄金之产量,兹就四年来四行收兑金银之经过情形分述于后:

一、收兑政策之演进

1.人民自动兑换 我国人民向视金银为财物,政府在实施收兑之初为顾及人民利益,并尊重社会习惯起见,对于收集金银仅采用劝导方式,如二十四年于改革币制实行白银国有政策时,政府所公布之“兑换法币办法”与收兑杂银杂币简则,均系侧重自由兑换,且仅规定银币,厂条,生银,银锭,银块应兑换法币,对于银质器饰仍许人民自由买卖与转让。抗战发生后,政府为加强收集金银工作以充实外汇准备,又于民国二十六年九月由财政部公布“救国公债募集办法”规定人民以硬币生金银及其制成品购买救国公债,亦可按其所值给予救国公债,同年九月政府颁布之金类兑换法币办法,规定凡持有金器、金饰、金币或生金(金条,合叶,镀金,沙金)等可向中中交农四行邮汇局邮政局按其实含纯金成分依照中央银行牌价兑换法币或作法币存款,又如二十七年四月政府公布之“民国二十七年金公债条例”规定凡以生金及其制成品或金币等类缴购者按其所含纯金数量折合关金,即以关金债票发给之,依上列观定可见政府初期收集金银并无强制性质。

2.局部统制收兑 自四联总处于二十七年五月间设立收兑金银办事处后,对于金银之收兑,逐渐加以统制,如民国二十七年十月财政部公布之“实施收兑金类办法”与同年十一月颁布之“监督银楼业收兑金类办法”中规定银楼业除受收兑金银办事处或中央银行委托收兑外,不得收售具有饰物器具形状以外之黄金,且各银楼业收售金类应以公定挂牌市价为准,不得任意抬高或抑低,至专收沙金镶金之店铺应向中央银行订立委托合同,所收沙金镶金等悉数售予中央银行按当日挂牌市价付给法币,同年十月颁布之“限制私运黄金出口及运往沦陷区域办法”规定黄金及任何形状之金饰,除经财政部给照特许者外,一律禁止携运出洋或往沦陷区域,旅客随身携带出国或往沦陷区域者,以金饰,具备饰物形状全部或一部之制成品与确供本人现时饰服或准备自用者为条件,如有违反全数没收充公。照上列规定,可见此时政府对于金银之收集虽已趋强化,惟对于具有饰物器具形状之金类仍许自由买卖转移。

3.严格统制收兑 二十八年政府鉴于以往温和式之收兑政策未能完全防止私运之现象与黑市购盘之存在,于是进而采取比较严格之统制办法,如二十八年八月财政部公布之取缔收售金类办法规定凡未受委托之任何团体机关、个人,均不得收购金类,违者没收,各地银楼业于该办法颁布后所存有之黄金及其制成品,应由当地四行或最高行政长官查封,照公定牌价收兑,如有隐匿情事,一经查出即勒令停业,且此后不得私自收购金类或私自制定金饰金器,如有违反,除没收并处以所值价额十倍以下之罚款,如同年一月财政部公布之“取缔金融业典当业质押金类办法”规定各地金融业典当业自该办法公布后,不得再行质押金类(金币、金质器饰、生金),以前所质押者,在关于一两(三七、七九、九四公分)以内,准由原押人赎回,如质押者无力赎回,应送当地或就近之四行或其他委托兑换机关代换法币,不得自由变卖,违者除没收外并科以罚锾,照上列规定可见自二十八年后政府对于金银收兑之统制益臻严密。

4.推广收兑区域 政府在开始实施收兑金银时,仅注意后方城市及民间所存金银,后以游击区域所存金银颇多,亦宜设法收兑,以免为敌劫用,而产金区域与边远地带之收兑工作尤宜积极推进,以免偷漏隐藏,于是仍逐步委托有关机关前往收兑。

甲、产区方面 根据收兑金银通则(二十八年一月财政部核定)之规定,各产金区域应由四联总处收兑金银办事处遴员分别前往,酌定相当价值予以收兑,或由该处核定就近四行分支行处委托代兑机关办理之,旋为统一事权起见,曾于三十年六月由四联总处收兑金银处(收兑金银处系收兑金银办事处改称详见下节)委托经济部采金局专收公营民营划定区内之产金,而未划归采金局收兑之产区,则归并原有代兑单位组织联合代兑机构,以利进行。

乙、边区方面 政府为收集边区之民间存金起见,曾于增产统收金类办法(二十八年十一月四联总处第八次理事会议通过)中规定利用熟悉边区民情,素与边民往返之商业机关,随时运送日用物品与之兑换生金,而三十年度四联总处厘定之收兑金银计划中,除规定继续运用以货易金办法外,并采用以特殊奖励或津贴委托边区省府或省营机关统制收兑之,至于收兑边区银币之目的以推行法币为主,以出售物品增强法币信用为辅。

丙、游击区方面 四联总处为使游击区域民间存金不为敌人所劫夺起见,曾于二十八年十二月经由第十四次理事会议通过“委托邮政储金汇业局代兑游击区金类办法”,规定凡在游击区内各邮局代收金类,其价格均依同日之上海市价为准,嗣为推广收兑范围,又在原订江苏、浙江、安徽省内各游击区以外增加天津汉口两地。

二、收兑机构之调整

1.收兑行政机构 我国收兑白银工作,自二十四年即已开始,抗战发生后又重及金类。惟以缺乏负有专责之机构,成效未著,政府有鉴于斯,乃于二十七年五月在四联总处内设置收兑金银办事处,以提高收兑效能,并策划收兑事宜,二十八年十月四联总处改组成立该办事处改称收兑金银处仍隶属总处,并规定其职权为督促并指挥四行分支行处收兑事项,管理并委托各代兑机关代理收兑事项,核定各地金价及银类手续费事项,检查各地银行钱庄银楼典当收押金银及交通关站私运金银事项,各地金银矿区派员督收及设警缉私事项,考核收兑行处及代兑机关之成绩,并设订统制收兑事项。两年来该处之工作相当努力,成绩亦省属可观,迨至三十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事爆发,我国对日宣战后,收兑之金银不能输出国外,而英美之借款成立,吾国之外汇头寸已甚丰,□收兑金银工作之重要性已较以往减低,总处遂决定将收兑金银处撤销,改由中央银行接办。

2.收兑经办机构 经办收兑金银机关分负责收兑机关与委托收兑机关两种,兹分述之:

甲、负责收兑机构 中中交农四行分支行处为整个收兑网之主干,为专一责任便利收兑起见,前四联总处乃于二十八年四月规定分区负责办法四项:(一)凡中央银行已设行处各地,由当地中央银行负责收兑,中央银行未设行处,而中交设行之地,由中国或交通行负责收兑,边区地方由农民行负责收兑,四行均未设行之地,由附近之行负责收兑或委托代兑之机关办理之。(二)四行均设有分支行处或三行或二行设有分支行处,除由指定一行收兑外,其他行处仍应协助收兑。(三)重要产金地方,除已有四行分支行处者外,得由收金处斟酌情形随时征询四行同意指定一行派员驻收或分设收兑所负责办理之。(四)各地主收行处负责收兑范围不仅限于当地,所有附近地区均应委托代兑机关督促进行。迨为使收兑金银事宜集中四行尤其中央银行办理起见,四联总处又于二十九年五月经由第二十九次理事会议通过“四行分区负责收兑金银补充办法”二项:1.凡经指定中交农业行中之一行负责收兑地区嗣后增设中央银行时,应由原负责行将原办收兑金银事宜移转中央银行接办;2.现经指定中交农三行中之一行负责收兑地区,如以前曾由附近收兑行处委有代兑机关者,应将当地收兑金银事宜移转指定之负责行处接办。至于各行处之主要收兑区域,原分为四川、陕甘、云贵、湘鄂、两广、赣皖、浙闽、豫晋绥、康藏及青宁等十大区,二十九年以收兑地区范围过广收兑单位设置较疏,乃改以各省区四行分支行处为单位,每省划分为若干小区,每区指定一行负责收兑,所有该区内各县市督促收兑增委代兑事宜,统由指定行负责办理之。此项负责收兑机构,在二十八年为131行处,二十九年增至158行处,三十年增至196处。

乙、委托代兑机构 举凡各地四行以外之金融机构如银楼业与典当业,邮政局,电报局,储汇局,经济部驻各地采金处探采队等,悉为委托收兑之机构,故可视为整个收兑网之细微脉络,至于委托方式共有两种:(1)由收兑金银处直接委托,(2)由四行各分支行处或四联分支行处间接委托,但后者须陈准收金处订约办理之根据“收兑金银通则”之规定,代兑机关在订约以前所兑存之金银,应于订约后一次送缴委托行按贯价兑换法币,受委托后其每日收兑数量,均须当日送交,如委托行不在当地则应将每日收兑数量价格填表报告委托行并俟积有相当数目再付送交,解运时须先向委托行领取运送证明书详填每次运送金银种类数量,日期起迄地点及运送机关等项,运送所经过地之各地军警机关,均凭证保护送行。其所收黄金应铸成条,并出具水单载明每条号码,成色重量,戳记等项随同交送委托行凭照验收,如将来化验不足时即由委托行责成该代兑机关照原成色如数赔偿,此项委托代兑机关,在二十八年共有264处,二十九年增至475处,三十年各代兑机关以收兑量日减所得手续费不敷开支纷纷请求解约,虽经竭力维持,收兑数额终未能达到预定目的。(www.xing528.com)

三、统制收兑概况

1.厉行检查 根据“增产统收办法”之规定,检查之办法有三:(甲)检查各地银行钱庄典当关于收押金银之账目及库存以资督促。(乙)各重要关站及通达国外或沦陷区之冲要地点设卡检查,以杜私运。(丙)检查产区各矿厂碾户之生产缴兑实际情形,以防隐匿。至检查办法之执行,关于产区方面为明了产量起见,首先查编民营金床,凡驻有四联总处收金处所派检查员之地方,均随时加以查编。此项工作在川湘赣等省进行较为普遍与积极,至于国营金床则另会同采金局订约会同查编,惟以各采金机关未能依约办理以致迟未进行。其次对于产金较丰区域(如四川湖南等省),则派检查员驻矿或流动监收之,至于各产区之金贩,责由各地检查员办理登记与督查,以免私行收售。关于交通方面,除委托运输统制局监察处在各公路站所代为检查外,对于内地私金流通地点,则由收兑金银处设立检查站督促收兑行检查员及联络军警检查之。关于城市方面,凡非受委托代兑之银楼专制银饰者,应随时派员检查,限制其增设,已设立者并宜具结登记或限制其营业,以减少私收机关,至于各大都市以及检查员所列各小县市之存金,均已按照预定计划办理查封。

此外总处以代兑机关遍布各地,事前之选择,事后之考核难期周密,对于所取金类难免有以多报少或抑价抑秤等情事,曾于二十九年春规定填具三联收据办理藉资稽核,并且收兑行严密考察,及分派检查员巡回查视或驻地监督,以杜弊端。

2.注意考核 四联总处为增进收金效率考核收金机构及工作人员成绩起见,于二十九年八月经由第四十次理事会议通过“收兑金银奖惩办法”,每年考绩一次,视成绩之优劣分别予以奖惩。其要点如下:

甲、关于奖励者:(一)收兑行处全年收兑金类超过其收金基数(收兑代兑基数系根据以往收兑及代兑机关经收实况并参以查编金床纪录及调查产量之报告,加以核定)经考核成绩优异者或所收金类虽不及基数而确曾努力者,得分别予以奖励金。(二)收兑行处主管人员办理收金事务成绩特异者,除给予奖励金外并得奖叙升级及发给奖状奖章以示褒奖。(三)收金处职员及检查员经考核认为办事得力者,亦得酌给奖金。(四)代兑机关代兑成绩优异者,得分别给予奖状并保障其继续代兑之权益。

乙、关于惩处者:(一)收兑行处主管人员办理收金事务经考核认为不得力者,得予以相当之惩处。(二)代兑机关代收金类事宜,经考核认为不力者,得撤销其代兑合约。

3.核准金价 根据收兑金银通则之规定,各地收兑行处及代兑机关收兑金价由当地中央银行或四联分处会集银楼业共同议定陈报收兑金银处核准,未设中央银行地方,应由中国交通农民银行会同银楼业公定陈准,其无四行分支行处地方,应依照附近四行牌价行市为标准牌价,陈准后分电中中交农四分支行处抄送各级邮政局、邮汇局及其他委托代理机关于门首公布之,其交通不便地方,函电到达较迟者,以收到最后所报告之行市为标准。

关于核定金价,根据增产统收办法之规定,应以上海市价为标准,同时参酌伦敦香港之市价,扣算运送保险各费,不使逾越,庶获收金之利,而绝偷漏之弊。

二十九年一月,改定统一收兑手续费及奖金后,关于各地金价之核定由总处商准财政部授权收金处根据上海金价,随时加以调整以赴事功,惟三十年八月上海金价陡涨,尤以英美封存我国资金后,依外汇黑市计算,涨风更猛,甚至有超过牌价二三倍者,而所核定收兑牌价,则以不超过世界金价折合国币价格为原则,因而走私图利者,其时补救办法系加紧改善产区设施,以减轻产金成本并严格统制缉私,以防止私运。

4.鉴定成色 申请代兑之金银成色不齐,其所含纯金量以往悉由各收兑行处与代兑机关之专门鉴色人员负责鉴定,惟办理以来各收兑行处与代兑机关因鉴色差异,屡起纠纷,而国内又无化验机关之设置,以作公平之鉴定,收金处爰于二十九年与中央造币厂洽商委托该厂设一标准化验机关俾能尽速鉴定成色,免除收兑困难。卅年该厂桂林分厂拟定计划三项:(一)化验金银。(二)制标准金银条。(三)精炼纯金等。奉财政部核准,饬由该厂桂林、成都两分厂先就化验金银一项举办,同年七月间该两厂设备就绪,当经分电蓉桂两中央行,就近订妥委托代理化验金银办法办理矣。

5.协助采金 我国黄金产量以东北为最盛,西部各省蕴藏虽富,只以生产落后未能发展,四联总处为奖助西部各金矿之开采起见,除饬由收金处派员前往各产金矿区调查产量督促收兑行联络地方政府劝导矿区金夫增产交兑,并商请地方政府维护矿工,保障矿区治安外,对于各公营民营金矿皆由处拨借300万元与采金局,作为该局贷给各矿业公司资金之用,以扶助其发展,而各民营金矿业之已经编查金床,确有产金成数者,得准委为代兑机关,享受代兑利益或准以产金担保借款以资周转。

6.收兑成绩 四联总处收金处自二十七年七月间开始指导四行收兑以来至三十年十二月份止,共计收兑黄金692685余市两,生银341101余公两,银币9149267元,银角66496934枚,共计折合国币总额为275956686.62元(详见附表)。若以历年收兑成绩比较,则呈渐减之趋势,推原其故,盖国内金银产量不多,所存金银因积极收兑以来,存量渐少,加以战时物价逐步高涨,淘金所得,不足糊口,多数淘工,相率改业,致淘采停顿,产量锐减,又以黑市价格逐渐提高,走私不易禁绝,凡此皆足以影响收兑成绩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