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卷十四·尽心下》中华经典晨读(第二册)

《孟子·卷十四·尽心下》中华经典晨读(第二册)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品赏析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知识链接一曝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孟子·卷十四·尽心下》中华经典晨读(第二册)

战国孟子

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释〗

①指:意旨,意向。

②施:施给恩惠。

③不下带:古代注视人,目光不可低于对方的腰带。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带:腰带。

④芸:通“耘”。

作品译文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种而去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www.xing528.com)

作品赏析

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即便是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孟子说:“言语浅显但意义深远的,是‘善言’;所操持的简约,但成效广大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谈,讲的都是眼前的事,然而道理却蕴含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人们的毛病在于舍弃自己的田地,而去耕耘别人的田地——要求他人的太多,而对自己的要求却很少。”所谓的自身修养,并不是要去思考那些大道理,而是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正的自身修养就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

知识链接

一曝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做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地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放在阳光下晒一天,又放在阴寒的地方冻十天,它还能活着吗?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接着,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认为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