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石窟第25窟壁画的艺术成就研究

敦煌石窟第25窟壁画的艺术成就研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25窟的壁画和所有唐代宣扬净土思想的壁画一样,以写实的形象,表现虚幻的宗教境界和想象的艺术境界,使人们在艺术的审美享受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动人心志”的艺术感染和宗教宣传效果。第25窟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世俗人物,还是神灵形象,都保持着盛唐的典型规范,比例适度,体魄健康,面相丰腴,眉目隽秀。线描是敦煌壁画的主要造型手段。第25窟的传神艺术,已达到生动而自然的境地,没有矫揉造作之病。

敦煌石窟第25窟壁画的艺术成就研究

第25窟的壁画和所有唐代宣扬净土思想的壁画一样,以写实的形象,表现虚幻的宗教境界和想象的艺术境界,使人们在艺术的审美享受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动人心志”的艺术感染和宗教宣传效果。

第25窟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世俗人物,还是神灵形象,都保持着盛唐的典型规范,比例适度,体魄健康面相丰腴,眉目隽秀。除了新出现的密教菩萨和菩萨天人上身半裸还保存着外来风习外,衣冠服饰、举止动态以及精神面貌都加深了民族化的程度。唐代的佛、菩萨都以“宫娃”“伎女”为蓝本,适应了当时的民族审美理想,具有高度的世俗性、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创造了不同的类型美和个性美。

线描是敦煌壁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时代不同,线描的形态和风韵也不一样,但线的造型功能却在不断加强。唐代近三百年,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各有特色。如果说初、盛唐金碧辉煌、绚烂夺目的色彩掩盖了壁画线描的成就,那么吐蕃占领瓜州之后,特别是第25窟,确实令人感到线描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尤其兰叶描,简练准确、圆润流畅、轻快潇洒,组成了千变万化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线的赞歌。

净土变中胡跪献花的菩萨,帔巾飘带上富于变化的圆弧线和折线,充分体现了丝织物光润、细腻、柔软、轻薄的质感。

天龙八部神将之一,头上戴着虎皮帽,作虎口含头的形式,由于线条的粗细、疏密、浓淡、轻重、虚实巧妙地组合,使这个几乎不曾赋色的白描人像栩栩如生(图8-7)。

天王身后持枪的小鬼,鬓毛上飘,“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但线的功力和线的韵致,甚至远远超过了传世吴道子的《鬼伯图》。

色彩是最大众化的造型艺术语言。第25窟的壁画色彩效果在盛唐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已由金碧辉耀、富丽堂皇趋于清雅。壁画均以粉壁为地,大量使用石绿色,绿草如茵,绿水荡漾,绿树丛丛,绿带飘扬。红色已从朱砂降为赭石或土红,色彩叠晕层次大为减少。青绿重色衬托出素面如玉的天国人物,整个色调呈现出清淡、浑厚、典雅的美感。特别是色彩与线描的关系,线压色,色盖线,表现了岁月流逝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迷蒙的和谐感。

唐代把“传神”视为评定绘画优劣的标准。第25窟的人物形象,由于他们的身份地位、职司动作的不同,神情也各不一样。(www.xing528.com)

文殊、普贤座下都有司驾驭的昆仑奴,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一个咬紧牙关,紧拉缰绳,用力制止狮子前进;另一个为了催促大象加快步伐,怒目扬鞭,挥手叱咤,神情激昂。

净土变中一位思惟菩萨,右手支颐,面色沉静,双目微张,好像进入“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11的精神境界。

第25窟的传神艺术,已达到生动而自然的境地,没有矫揉造作之病。后来张彦远制定的画品,也以自然“为上品之上”12。但是,仅仅传神却还不是最高的审美理想和评定标准。

敦煌壁画是重意境的,“一窟之内,宛然三界”,第25窟绘制了两个极乐世界,各有各的意境。

弥勒净土描写华林园(妙花园)为中心的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个花园里表现了三个世界:一是法界,即神的世界。神灵们坐于莲花座上,讲经说法,广度僧尼。二是人间世界,如农耕生产、城市安居、婚姻丧葬,虽然讲的是弥勒之世,画的仍是现实生活。三是自然世界。华林园里一片辽阔的山川须弥山高耸入云,禅窟与城郭相对,山峦与树木比高;朗朗晴空,彩云飞动;远山重重,又不知是大海还是平原;横抹数笔,仿佛沙滩亦似云霞。妙花园里展开了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

弥勒世界里神、人、自然互相交织,互相融合,特别是大自然空旷岑寂的意境,使弥勒净土具有道教清虚思想的特色。

另一个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净土,是一个纯粹的神的世界。在绿波荡漾的水池里,一片宫殿楼阁、平台雕栏。《阿弥陀经》里说:“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上有楼阁。”13那水上的琼楼玉宇不是别的,正是“人间富贵家”的幻影。图中菩萨的庄严静穆,歌舞伎的欢乐律动,正是天国圣众在“安住”“慈爱”和“诸根寂静”的修持中的禅境。“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14。动与静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这就是“动静不二”的佛教哲理境界,也是佛教净土变相至高无上的艺术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