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作战理论研究:联合作战装备保障

现代作战理论研究:联合作战装备保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指为了保障联合作战力量的武器装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和相应活动的统称。一是作战装备补充和维护保养任务重。2)保障对象多,内容广泛,装备保障组织指挥复杂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装备保障对象、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装备保障的组织指挥复杂性增大。这种情况下,建制装备保障力量相对任务而言较为薄弱,难以实现保障目标。

现代作战理论研究:联合作战装备保障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指为了保障联合作战力量的武器装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和相应活动的统称。其基本任务是组织武器装备的抢救、抢修和后送,指导部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武器装备;组织弹药和维修器材的筹措、储备、供应和管理等。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对作战的影响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联合作战能力,直接影响联合作战的进程和结局。

1.主要特点

1)装备损坏和消耗量大,装备保障任务繁重

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敌我双方都把打击破坏对方的武器装备体系作为削弱其作战能力、达成作战目的的重要手段,加之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破坏威力增大,装备损坏量和弹药、器材消耗量剧增,呈现明显的高毁伤、高消耗特征,从而使装备保障任务更加繁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战装备补充和维护保养任务重。在临战阶段,参战各军兵种通常要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机构应根据各军兵种扩编和作战的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实施装备、弹药、器材的调配和储备补充,对参战装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保养和必要的改装,确保装备以足够的数量和良好的战术技术状态投入作战。二是作战中弹药补充任务重。从近期联合作战实践来看,虽然规模有限,但对抗相当激烈,装备、弹药、器材的消耗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弹药消耗巨大,加之作战持续时间相对缩短,单位时间消耗量成倍增加,作战中弹药补充任务极其繁重。三是作战中装备抢修任务重。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由于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高和破坏威力成倍增加,对抗日益激烈,装备战损率也明显提高。而且,随着作战进程加快和战场环境的恶化,可用于抢救、抢修的时间大大缩短。其要求联合作战既要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抢救、抢修,使受损装备尽快恢复良好战术技术状态,又要及时实施重要装备的紧急补充。因此,作战中装备抢修及补充的任务非常繁重,强度相当大。

2)保障对象多,内容广泛,装备保障组织指挥复杂

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装备保障对象、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装备保障的组织指挥复杂性增大。在保障对象上,不仅要按建制、分系统提供装备保障,而且要为上级支援的各军兵种提供通用装备保障,还需要指挥地方支前装备保障力量遂行保障任务,使得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涉及对象多,指挥关系更加复杂。在保障内容上,不仅要组织装备的使用管理、修理和器材与弹药补给,还要组织装备的计划、申请、补充和调整,由于诸军兵种武器装备种类繁多、新老并存、高中低兼有,致使装备保障指挥的涉及更广。在作战需求预计上,由于现代联合作战的任务、规模、持续时间及作战地区不尽相同,以及作战中情况多变,装备保障需求的可变性大,任务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等原因,致使装备保障任务量、组织指挥重点难以把握,组织计划更加困难。

3)装备技术构成复杂、损坏机理多,装备保障难度增大

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现代武器装备集多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一身,技术含量明显增大,不同类型的装备和技术相互渗透、转化,其功能和技术综合,构造精密复杂。因此,装备技术保障将由比较单一转向综合,由以一般机械维修为主转向精密机械、光学、电子仪器等高技术维修,从而使装备保障难度明显增大。另外,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打击、破坏装备的手段不断更新,将造成武器装备及物资器材损坏的机理日趋多样化,不仅传统的“硬”摧毁威力越来越大,而且“软”破坏手段也越来越多,并且结合使用。这样,既可以使装备出现各种物理性损坏,如装备某些部件断裂、变形、穿孔及装备主体甚至整体损坏;还可以造成电子元件烧毁、控制程序紊乱失灵、数据被计算机病毒“吞噬”和装备材料发生结构性质改变等。这就使武器装备损坏的机理更加复杂多样,损坏程度更加严重,从而导致战损装备的检测、维修难度越来越大。

4)作战节奏快,装备保障时效性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突发性强,节奏加快、进程缩短,不仅使战前装备保障准备和战中装备保障的总时间明显缩短,而且使受损装备现地抢修、后送修理和物资器材补给的有效时间非常有限。而且由于在作战过程中,敌人将对整个战场全时空的打击破坏,损坏的武器装备难以及时后送,其必须通过在有限的时间和严酷复杂的环境下,实施快抢、快修、快供,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维持和迅速恢复部队战斗力。另外,加之装备日趋电子化、精确化、隐身化和智能化,修理调试工序增多、技术难度增大、所需时间延长,使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日益突出,也对装备保障提出了更高的时效性要求。

2.基本要求

1)充分挖潜,实施军民一体的开放型保障

联合作战武器装备数量大、种类多、结构复杂,由于对抗激烈而消耗巨大,损毁严重。这种情况下,建制装备保障力量相对任务而言较为薄弱,难以实现保障目标。要解决好“保”与“打”的矛盾,就必须充分挖掘各种保障潜力,实施以建制保障力量为主体、以作战力量为加强、以地方支前力量为补充的军民一体的开放型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建制保障力量的骨干作用。在装备保障实施过程中,应把建制修理力量作为形成保障力的支撑点,在其他保障力量的配合和补充下,使其承担绝大部分保障任务,发挥主导作用;遇有艰巨、繁重保障任务时,应集中建制内技术人员、装备,成立综合抢救抢修队,形成装备保障的“拳头”,发挥其突击作用;在胜负攸关的作战阶段或时节,应集中精锐建制保障力量,采取靠前保障的方式,及时完成一线弹药、器材补充,在最短时间内修复毁损装备,最大限度保持和恢复装备作战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作战力量的自主作用。即作战人员或单位要利用随身携带的武器备品、附件,积极开展应急简易维修;抓住作战间隙,做好作战中维护保养;并同时要严格遵守武器操作规程和弹药消耗限额,合理使用武器装备,尽量避免超出武器技战术性能使用。三是充分发挥支前力量的辅助作用。采取支前力量与建制保障力量混合编组的方式,吸收部分地方维修技术力量,编入基本保障群或支援保障队,配置在相对安全的后方地域,协助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抢救抢修;采取独立集中使用的方式,成立支前保障队,按照特长编成运输、搜救、防卫等小组,配备相应器材,在专业保障人员的指导下,担负一些技术要求较低、简单易行的保障任务,如在战场上收集坏损轻武器,装卸、搬运、输送、分发、调剂弹药器材等。

2)周密准备,主动适应作战需要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发起突然、对抗激烈,装备保障任务重、快速反应要求高,必须进行预先准备,把平时准备、临战准备和战中准备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周密细致、资源充足,并能始终服从作战需要组织装备保障,主动与作战需求相适应。这是取得装备保障主动权的基础,也是装备保障的根本出发点。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平时应根据作战预案制定相应的装备保障方案,使武器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保持战备规定的完好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临战难以完成的准备工作。如加强装备保障力量的建设,以及装备、弹药和器材的储备,完善保障设施和设备等。二是临战前要加强组织计划的预见性,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武器装备的损坏和弹药、器材的消耗数量,以及作战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正确决策,周密制定装备保障计划;适时展开装备保障力量,做到装备保障力量编成与作战力量编成及保障任务相适应,装备保障力量部署与作战部署及战场环境相适应,装备保障计划与各部队的实际要求相适应。三是作战中要主动了解作战进程的发展变化、首长的意图及对装备保障的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准确掌握部队对装备保障时间、地点、数量的需求,主动靠前配置装备保障机构,主动前送物资器材,主动实施现地抢修,尽量做到适时、适地、适量的保障,积极主动地完成装备保障任务。

3)统一指挥,分类组织实施(www.xing528.com)

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力量将是多军种、多系统、多种类的复杂体系,装备保障必须从作战全局出发,对各种装备保障力量及其保障活动实施统一指挥,使各种保障力量科学地组成一个整体,协调一致地对部队实施保障。应建立由参战的各军兵种参加的装备指挥机构,统一筹集、组织和部署参战的各方面的保障力量,统一决策、计划、协调和控制保障活动,统一指挥装备保障机构的防卫,以充分发挥装备保障力量的整体优势和最佳保障效能。在具体保障过程中,应分类组织实施。一是通用装备保障应当在装备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指挥下,按方向或地区派出保障机构,对各军兵种部队实施区域性保障。二是专用装备保障应当按各军兵种任务分工,由海、空军火箭军作战力量按建制系统分别组织实施。三是充分发挥各军兵种、各层次及各区域(方向)装备保障机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实施具体的组织指挥和保障,并通过互相间的主动配合和协同,实现装备保障行动整体上的协调一致。

4)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保障效益

信息条件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任务重、需求急、强度大,要求装备保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方法手段,组织实施快速、高效的装备保障,保证作战的顺利实施。因此,一是整体部署,构成上、下衔接、互为依托、综合配套的装备保障力量体系。二是针对不同的作战样式、作战行动,因情因势,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各种保障方式,如固定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后方保障与前伸保障相结合,独立保障与支援保障相结合,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确保保障及时有力。三是突出保障重点。准确地把握和选准保障重点,适时、适地、适量地集中使用装备保障力量,优先保障重点。四是及时可靠,尽量减少保障层次,简化指挥和保障程序,实施就近就便供应和维修,为部队提供快捷的保障。五是加强武器装备、弹药、器材及其他物资的管理,防止不必要的损失浪费,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最快的补充速度和最短的修理时间来保障作战的胜利。

5)加强防卫,确保保障力量和活动安全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将面临敌多种手段综合打击的严重威胁,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防卫,保证装备保障力量的生存和保障活动的安全。这是顺利实施装备保障的基本前提。一是把装备保障防卫纳入联合作战整体防卫体系。在联合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形成以专职防卫力量与装备保障力量、地方民兵融为一体,以装备保障力量配置地域和机动路线的防卫为重点的防卫体系。二是积极组织自身防卫。坚持“严密防护,积极打击,防打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手段的“藏”与巧妙的“骗”相结合,各个保障机构的“点”防卫与保障区的“面”防卫相结合,依靠装备保障力量自身的防卫与作战部队的掩护相结合,以火力兵力打击敌人的“硬”防卫与迷茫干扰敌侦察、打击系统的“软”防卫相结合等方法,提高装备保障力量的生存能力,力争做到既能有效地保存力量,又能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不间断地实施装备保障。

3.保障内容

1)装备补充

装备补充保障,是提高联合作战部队装备水平最直接的方法,恢复武器装备数量和提高武器装备质量的有效途径,通常以作战准备阶段的武器装备补充为重点进行全程保障。主要包括组织实施武器装备的储备和补充。其中,装备储备应根据作战情况,采取分区域综合储备与定点专项储备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提供需要的补给装备;装备补充应根据作战情况和武器装备补充计划,采取战前补充和战中补充相结合的方法,通常以主要作战部队为重点,以集中补充为主、分散补充为辅,为作战部队提供及时高效的装备补充。

2)装备维修

装备维修保障,是以抢救、抢修方式恢复武器装备作战性能的保障形式,是保持和恢复武器装备的完好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场再生力的有效方法,直接关系到联合作战部队作战能力的稳定和提高,是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重点。装备维修主要包括装备维护、改装、抢救、抢修和损坏装备后送。装备维护,应以主要武器装备维护为重点,组织指导部队进行经常性的装备维护工作和必要的装备维护工作检查;装备改装,应在统一计划下,按照分工,尽早组织建制内武器装备的改装,并与地方支前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征用装备的改装;装备抢救、抢修,应分级、分工组织实施,作战部队积极进行现地抢救、抢修武器装备,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指挥机构通常负责派出机动修理力量进行现地抢救、抢修重要武器装备及其后送损坏装备,协助主要作战方向和主要作战部队实施现地抢救、抢修,并根据作战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检验和修复缴获的武器装备,收集敌方遗留的器材和资料;损坏装备后送,应根据武器装备类别、损坏程度和战场情况,通常采取逐级后送和越级后送相结合的方法,安全、及时地后送损坏的武器装备。

3)装备管理

装备管理,是指导作战部队正确、灵活地运用和战场保管武器装备的保障行动,目的是保持武器装备的良好状态,发挥其应有的作战效能。装备管理保障主要包括指导部队使用武器装备和保管武器装备。指导部队使用武器装备,应加强以高技术装备、新型装备为重点的战前技术培训和战中指导,注重组织部队进行一般装备的使用常识教育和使用情况检查,特别是在特殊地形气候条件下作战时更要做好相应的指导,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战效能。保管武器装备,应以重要装备和大型装备为重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加强指导,提供必要条件,严防敌破坏和发生丢失、损坏现象。

4)弹药保障

弹药保障,是向作战部队提供各类弹药的保障行动。弹药是一种品种规格复杂,消耗量大的重要作战物资,其保障数量、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作战部队能否发挥出应有的作战能力,影响作战的进程和结局。弹药保障主要包括弹药储备、供应与技术指导。弹药储备通常应采取区域储备与逐级储备相结合、库所储备与车(船)载携行储备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分布弹药储备,确保其安全,以适应作战的需要;弹药供给应以主要作战部队为主,采取前送为主、定点领取为辅的供给方法,并加强与后勤运输力量、防护力量的协调;弹药技术指导应以专业力量指导与临战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各部队专用性较强的弹药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储备、组装、分配和前送。

[1]1英里=1.609 344千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