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临时政府文书发展及对文书学的影响

南京临时政府文书发展及对文书学的影响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南京临时政府文书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变革,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特点,是中国文书史上的一次革命。这对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因此,国民党政府时期对文书工作的改革主要就是上述三次改革。这些改革为我国文书学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一批可供研究的宝贵资料。

南京临时政府文书发展及对文书学的影响

1911年至1949年,我国出现了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即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

(一)南京临时政府文书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尽管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时间仅只一年,但它的文书和文书工作与其政权一样,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质。

1.文书工作机构比较全面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共和制,设总统府,总统府下设九部。地方省一级机关设都督府。在中央,具体负责文书处理的是总统府所辖的秘书处,各部由政务厅管理。各省的都督府也都设有秘书机构和文书工作人员。

2.颁布了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

民国元年(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即《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各部文》。条例规定使用五种新文种:令、咨、呈、示、状。1912年3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规定不许使用大人、老爷等称谓,称各级官员时均以职务名之,人民群众之间相互称先生或君,文书用语也不例外。这一变革,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特点,是中国文书史上的一次革命。

3.文书处理工作效率较高

在文书处理工作方面,简化了办公手续。文书处理程序虽然仍按登记、呈阅、办稿、缮校、发送、归档等环节依次办理,但由于文种减少,分类明确,效率有了较大提高,文书运转比较及时。

(二)北洋军阀政府文书发展

1912年至1927年,北洋军阀政府的文书和文书工作有三个主要特点。

1.文书工作机构比较健全

北洋军阀政府的文书工作,在中央由国务院秘书厅管理,设秘书长、秘书、佥事、主事等若干人。中央各部由总务厅管理。在秘书厅和总务厅设有机要科、文书科。地方省、县公署也都设有文书工作机构。

2.修改了公文程式条例

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期间,曾对公文程式条例进行了三次修改。

3.文书处理效率低劣(www.xing528.com)

北洋军阀政府在袁世凯死后,政局动荡不安,执政者更迭频繁,军阀之间矛盾重重,文书处理手续烦琐,一纸文书要经六十多道关卡,如文书涉及两个以上单位,处理时间还要延长一倍,故而导致文件积压,运转迟缓。

4.文书学的研究开始兴起

北洋军阀时期,文书学的研究开始兴起,有些培养官吏的学校开设了文书方面的课程。如直隶法政专门学校编制的公文程式讲义,有4篇32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文书的种类、沿革,文书的作法、用语。这对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南京国民政府文书发展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彻底破坏国共合作,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篡夺革命成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了长达22年的统治。其文书和文书工作也有一些变化。

1.文书工作机构比较严密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适应反动统治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网。中央的文书工作由政府秘书处管理,处内设秘书长、秘书、科员及书记官若干人。处下设总务、机要、撰拟三科,负责文件的处理和保管工作。五院制时,秘书处改称文官处,下设文书局和印铸局。五院所属各部都设有秘书处,主要负责处理部长交办的机密文电和文书工作。但各院的具体文书工作则由总务处文书科处理。地方省、县的文书工作分别由秘书长、秘书负责。

2.文书处理迟缓敷衍

南京国民政府的文书处理过程烦琐、混乱、低效。各机关办理一件普通公文,动辄十天半月,甚至搁置不批,更有延误半年以上者,严重影响了政令的实施。造成这种不可克服的弊病的原因有四个。一是官僚机构庞杂,文书工作混乱。各机构之间系统不明,职责不清,文书工作也各自为政。二是文牍主义盛行,发文数量巨大,如财政部平均每天收发文件330件。三是工作作风腐败,办文效率低劣。许多机关办理文书,要么不负责任,相互推诿,要么不讲时效,疲沓拖拉,“公文旅行”文件积压,甚至毫无结果的现象相当严重。四是文书撰拟刻板迂腐,一般都是采取老式的起、承、转、合的固定格式,十分呆板烦琐。南京国民政府的这些恶习积弊,直接影响了机关工作的效率。

3.对文书工作进行了三次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在整顿机关工作的过程中,曾对文书和文书工作进行了三次改革。

第一次改革在1927年至1933年。这期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书和文书工作的条令和办法,重点是制定公文程式,作为行文、运转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内政部和教育部提出公文中取消习用套语,公文承转不套引,采用标点符号、分段,拟文逐步改用白话,统一公文用纸等办法。

第二次改革在1933年至1935年。这期间内政部部长甘乃光提出了一个文书档案管理办法,即文书档案连锁法。具体办法是通过统一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登记三个环节,把机关的总收发室和总档案室连锁在一起,加强文书档案的管理。例如收文,经分类编目后,登录于总收文簿,每份复写三张,一张存收发处,一张存总档案室,一张传阅后存总务处文书科。由于文件已在收发处统一编号、分类和登记,文件办结即可归档。这种连锁法试图以此防止档案的分散、丢失和残缺不全现象,但实际上却违背了文书处理及时性的原则,因此,积压现象特别严重,影响了文书的正常运转。

第三次改革是在1938年至1945年。这期间蒋介石亲自拟定了行政工作设计、执行、考核三者相连的《行政三联制大纲》。具体方法是各机关根据业务范围对各项工作先拟个计划,而后层层上报,最后由中央政府汇总进行总设计,之后贯彻执行,并在执行中和事后进行考核。

另外,1947年还搞过一次文书工作竞赛运动,并重提要实施一些过去的改革措施,但实际上并未起到多大有效作用。因此,国民党政府时期对文书工作的改革主要就是上述三次改革。这些改革为我国文书学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一批可供研究的宝贵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