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有关单位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的结果。我们认为,经济利益驱动和政治利益驱动是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根源。具体地说,企业往往由于以下动机,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1.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因此,10%的净资产收益率已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也有可能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有关单位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包括包装、伪装、账外核算、随意变更或选择会计政策、披露不完整或避重就轻等行为)的结果。我们认为,经济利益驱动和政治利益驱动是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根源。具体地说,企业往往由于以下动机,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扭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无不涉及会计数据。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关系到对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关系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直接触及厂长、经理的利益(如提升、奖金、福利等)。为了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得高分,谋求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得到升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往往示意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下,银行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也经常对其会计报表乔装打扮。

3.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配股)。在IPO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绩优股”形象,企业在改制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在后续发行情况下,根据1999年之前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要符合配股条件,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I)每年必须在10%以上。因此,10%的净资产收益率已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在755家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在10%至11%的高达211家,约占28%。1999年证监会修改了配股条件,其中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改为三年平均不低于10%,但每年应不低于6%。结果,1998年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比比皆是,但低于6%的却屈指可数。可见,为配股而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并不亚于IPO。(www.xing528.com)

4.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一些企业便会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5.为了政绩而粉饰会计报表。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提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经营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对厂长、经理而言,完成这项任务可能仕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甚至下岗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也有可能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许多地方的市长、局长从大型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中挑选。为了表现其才能,体现业绩,厂长、经理们就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不难发现,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一旦被提拔为市长或局长,继任者往往不得不花费几年的时间来消化上任厂长、经理因粉饰会计报表而遗留下的沉重历史包袱。

6.为了推卸责任而粉饰会计报表。主要表现为:(1)更换高级管理人员时,新任总经理为了明确责任或推卸责任,往往大刀阔斧地对陈年老账进行清理;(2)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能诱发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消化潜亏,并将责任归咎于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3)发生自然灾害时,或高级管理人员卷入经济案件时,企业也很可能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