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随班就读教育策略:评估残疾儿童的教学效果

随班就读教育策略:评估残疾儿童的教学效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激发听力残疾儿童学习动机而评估,让学生理解评估的要求,积极参与评估。由任课教师或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所在的学校、所在地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单独命题考核。对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适当放宽考核的评分标准统计成绩。同卷同评分标准,对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考核成绩加1至2两个标准差后列入班级的学科考核成绩。

随班就读教育策略:评估残疾儿童的教学效果

1.目的

(1)为“掌握”而评估,为促进“发展”而评估。

(2)为激发听力残疾儿童学习动机而评估,让学生理解评估的要求,积极参与评估。

(3)为预测听力残疾学生的潜能而评估,预测学生对未来课程的学习情况,找出需要加深或者超前学习的学生,以及需要降低学习目标或者放慢学习进度的学生。

(4)为诊断听力残疾学生学习问题而评估,鉴别学生或学习小组的状况,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

2.分类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在这里把评估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前期评估、中期评估、后期评估。前期评估是为了掌握听力残疾儿童基本情况和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信息,便于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个别教育计划;中期评估是在某一个短期教学计划执行结束后进行的评估,便于掌握学生对计划的完成程度,及时调整后面的计划,利于扬优补短,最大限度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潜力;后期评估是一个长期计划结束(如一学期或一学年)所进行的评估,便于诊断听力残疾学生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预测听力残疾学生对未来课程的学习情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前期评估或后期评估都是相对而言的。如一年级的后期评估对于二年级老师就可以作为前期评估,就是制定二年级教学计划的参考,反之亦然。

3.方法

(1)加强平时的记录和考核。

把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充实评估内容。对听力残疾儿童从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形成情况、良好习惯与态度养成情况、缺陷补偿情况、潜能开发情况等进行科学评估。平时要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多观察,并做必要的记录。把评估和学习训练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测验要能看出听觉、注意、语言、思维等方面和正常学生的主要差距,而不是只简单得出一个分数;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要能看出是个人生活能力还是社交能力、职业劳动能力或行为规范哪方面的问题更大一些,从而对症下药加以训练。

(2)面试、口试、笔试、操作并重;自评、互评、师评互动。

例如评价他们的言语缺陷矫正情况,要进行口试;评价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要面试和操作相结合,多形式多途径地收集他们的进步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评价。

(3)笔试测验卷灵活多样。

对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笔试卷以基本题为主,可以删去普通学生试卷中综合性强的难题,增加与听力残疾儿童学习目标对应的基本题,和普通学生的试卷大同小异比较好。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www.xing528.com)

①单独命题。由任课教师或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所在的学校、所在地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单独命题考核。

②同卷不同标准评分。对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适当放宽考核的评分标准统计成绩。

③部分考核内容计算成绩。同卷同评分标准,对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只要求解答70%的考核题,按指定考核内容评定等级。

④同卷同评分标准不同时间要求。考核做题时间适当延长,不影响成绩评定。

⑤同卷同要求。考核内容、时间、评分标准完全与普通生相同,如果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考核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等级,可以宣布该生列入普通学生范围,并视作教师教学工作成绩。

⑥加标准差。同卷同评分标准,对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考核成绩加1至2两个标准差后列入班级的学科考核成绩。

不论采取哪一种评估方式,都应该建立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利用成长档案袋进行阶段性对比也是一种不错的评估方式。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评估表

续表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特点和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好”(3分)“一般”(2分)“较差”(1分)在相应栏内画“√”

如果教师在评估中总分高于60分,说明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也还需进一步提高;如果总分低于60分高于50分,说明课堂教学效果一般,需要进一步对照各项指标得分找出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如果总分低于50分,说明课堂教学质量较差,需要进一步对照各项指标得分找出薄弱环节,并积极加以改进。当然,评估得分只是一个参考,教师还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定性评估,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将定量、定性评估结合起来。此外,执教教师还可以主动征求其他教师、领导、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听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情况评估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