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教育法则:真情关怀激发学生欣赏

班主任教育法则:真情关怀激发学生欣赏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次,凌老师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但她依然坚持上课。第二天上班,凌老师坐在我后面,很有感触地说:“李老师,你班的娃儿确实懂事!”过了一周,凌老师再次很感动地说,星期天我班一群学生去她家里看她,给她买了营养品,还感谢她带病坚持上课。这以后,我明显地感到了她对我班的热情,学生也反映凌老师不偏心了,甚至对他们更加关心。班主任要善于欣赏自己的任课老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欣赏每一个任课老师。

班主任教育法则:真情关怀激发学生欣赏

由于班主任处于某种中心地位,所以往往更容易被学生们关注和尊敬,相比之下,任课老师和学生接触相对少一些,则容易被学生们忽略,感情相对要淡一些。班主任老师就要善于通过点点滴滴的发现,让学生们也像爱班主任一样爱所有任课老师。

新年前夕,我让学生们给任课老师写贺卡;虽然班主任不提醒,学生也会写的,但班主任要细心地想到会不会有老师会遗漏,比如实验室的老师,等等。另外,我留心任课老师的生日,每到哪位老师生日前夕,我都会暗中让学生做些小小的准备,第二天给过生日的老师一份小小的惊喜与感动。

在我的班上,班规也管我这个班主任的,比如我如果迟到了或不按时下课等等,将按班规处理,一般是唱一支歌;如果无故缺课或冤枉了学生,还要罚扫教室。这些规定,我完全能够接受。因为在我看来,师生遵守共同的规则天经地义。但对其他任课老师呢?最初我怕老师们的认识跟不上,所以班规没有对任课老师做任何要求,也就是说班规不管任课老师。但后来我想,班规不管任课老师,其实对任课老师不利,也无助于任课老师在学生中树立真正的威信。后来我把这个道理给任课老师们讲了,他们都同意接受班规的约束。于是,班规里便对所有老师都作出了限制性的规范: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下课不得拖堂,不得当着学生的面吸烟,不得用脏话批评学生,等等。时间一长,老师们都习惯了,教学行为更规范了,学生自然更尊敬老师了。

当学生和任课老师发生冲突而明明学生又没有做错什么的时候,是班主任最难为情的时候。维护公正而直接指出老师的不对吧,这样有伤老师的尊严;维护老师的面子而批评学生吧,又对学生不公平。我的做法是尽可能做双方工作,增进双方的理解。

曾经有一个物理老师是个小伙子,他在一次课堂上评讲作业的时候,因一个学生没有交作业,便狠狠批评了他,其实这个学生已经病了好几天,于是该生便解释了几句,这个老师厉声喝道:“你居然还顶嘴!”一边说一边走过去给了他一个耳光。这事在班上引起强烈反响,我也觉得物理老师不对。被打的学生找到我哭诉,物理老师在我面前埋怨学生不好管。一时间我也不好办,非常为难。我仔细分析,觉得物理老师的举动很反常,便和物理教研组长一起对这个物理老师进行了分析。从教研组长那里我了解到,原来物理老师的母亲因患癌症住医院已经一个多星期,最近他的情绪低落,很容易发怒。知道这一情况,我完全理解了物理老师的失态。于是,我专门去医院看望了物理老师的母亲,我还动员班干部代表全班给物理老师写了一封慰问信。然后我又找被打学生谈心,给他说了物理老师最近遇到的困难,我说老师打你肯定不对,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情绪容易失控,你要多理解老师。我建议他给物理老师写一封恳切的信,再次就不交作业的原因做个解释,并向老师表示慰问。我对这个学生说:“我不是要你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而是希望你表现出你的宽容与大度,在这个前提下,给老师有礼有节有情地提意见,老师会接受的。”同时,我也找物理老师谈了谈,主要是说教师的修养,我说我理解你的冲动,因为你是有原因的,但无论如何打学生是不对的,何况这个学生是被你误解了。我建议他在适当的时候,与这个学生沟通一下。我说的沟通其实就是道歉的委婉表述。一周之后,我没有想到,这个老师不但向这个学生道了歉,而且还在全班认了错,全班同学用掌声向老师表示了谅解。

有时候,在同一年级,某位班主任可能同时担任另外一个班的任课教师,这时候如果出现了老师在教学上偏心的情况,也很让班主任棘手。有一年我教高三,学生给我反映,数学凌老师明显偏心,在咱们班评讲试卷,就只说A、B、C、D答案选项而很少作分析,没说明为什么要选某一答案;但在她当班主任的那个班,则讲得非常细致。还有,她给她班上的学生增加了许多模拟试题,而这些试题她根本不给我班学生做等等。

开始我认为这是学生的偏见,所以便对学生说,不要瞎想,你们的基础好,凌老师讲得略一些,给你们少做一点题,不是很正常吗?但后来我略作了解,知道学生所说基本属实。作为班主任我真的很为难,我理解她把我班作为竞争对手的心理,但也不能太过分了呀!我的学生也是你的学生呀!然而,我不能这样直截了当地去质问她,还得想办法和她搞好关系,特别是不能让学生和她产生对立。

有一次,凌老师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但她依然坚持上课。那天下午放学后,我把班长叫到办公室,悄悄对他说:“凌老师最近是带病坚持给你们上课的,今天晚上又是她的晚自习。你做两件事,第一,在讲台上放一把椅子,请凌老师坐着给你们上课;第二,用班费给凌老师买点营养品,周末去凌老师家里慰问她。”

第二天上班,凌老师坐在我后面,很有感触地说:“李老师,你班的娃儿确实懂事!”

我故作惊讶:“怎么啦?”

她说:“我病了好几天,我自己班上的学生都没有觉察到,可你班的娃儿就感觉到了,昨天晚上专门在讲台上放了一把椅子,要我坐着给他们上课。我非常感动!”

我心中一喜,但嘴上却很平淡地说:“学生尊敬老师,应该的嘛!你也要多注意身体呀!”

过了一周,凌老师再次很感动地说,星期天我班一群学生去她家里看她,给她买了营养品,还感谢她带病坚持上课。凌老师再次说:“我班的学生怎么就没有你班的学生懂事呢?”(www.xing528.com)

这以后,我明显地感到了她对我班的热情,学生也反映凌老师不偏心了,甚至对他们更加关心。

我曾经把这件事在作报告时讲过,有的老师坦率地对我说:“李老师,你这是教学生讨好老师,教他们世故。”我则不这样认为。班主任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增进沟通,引导学生关心老师,用情感去打动老师,感化老师,这没有什么不对。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不是一种技巧,更不是一种圆滑,而是班主任发自内心地对任课老师的欣赏与尊重。特别是欣赏!班主任要善于欣赏自己的任课老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欣赏每一个任课老师。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特别容易被感动的人,被学生感动,被任课老师感动。如果我们随时都用一颗善感的心,去看待我们的任课老师,就会发现每一个老师都值得我们欣赏。

1995年7月,又一届高三学生毕业了。我编撰了一本反映我班三年历程的书《恰同学少年》,在书的结尾,有我写的一篇文章,向我的任课老师表达由衷的敬意。全文如下——

接过人格的火炬

书的结尾,该写写与我合作过的各位课任老师了。虽然在前面,学生们已专门写了文章歌颂老师,但我想从我的角度发表一点感想:三年来,先后教过我们班课的十六位老师(除了我),不但是学生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们和我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同时也和我一起精心培育着这个班集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自己的师德及教学艺术影响着我,启迪着我。限于篇幅,我不可能把十六位老师一一写出来,这里只着重说一说高三时与我同甘共苦的四位老师:何勤、刘聆、马家健、刘传碧。

何勤老师是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她在我班教课两年,证明了她无愧于这一光荣称号。别看她身材高大,其实她身体并不好,患有血压等病症,而且又同时担任着另外一个班的班主任和化学课教学——其工作量之重可想而知。工作累极了,或者某一天血压又上去了,她也叹息,也发点小牢骚,但铃声一响,她便像充足了电一样,精神抖擞地迈上讲台。她像一台工作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着:给学生们弄复习资料,给同学们解答疑问,常常晚饭也来不及吃便开始了晚自习辅导;不止一次,因高血压犯了,她也不休息,坐在讲台的椅子上坚持为学生上课……她常激励学生要“争坐第一把交椅”(即争当第一名),其实,她优良的敬业精神,优秀的教学效果,不是已经坐上事业的“第一把交椅”了吗?

刘聆老师的工作负担令人吃惊:一人教全年级三个班的外语课,高三时周课时达三十多节(还没包括晚自习)!实在让人难以想像,她弱小的躯体内竟蕴藏着巨大的工作热情。她开放型的教学备受学生称赞,她热情开朗的性格使她和学生们关系融洽和谐。越到毕业,她越爱对我说:“你班的学生太乖了,太可爱了!只要我一进教室,问问题的人便把我团团围住。”看,她之所以认为我班学生可爱,是因为我班学生团团围住她——须知这实际上是在增加她的工作,在“围攻”、“折磨”她呀!可是,刘老师的幸福,似乎正在被学生“围攻”、“折磨”之中!她的爱人常出差在外,唯一的儿子也上高三,她的家离学校最远——她该有多忙啊!这样的场面我见过不止一次了:晚自习下课了,她还在办公室为一个又一个的同学解答疑问。当最后一名学生说“谢谢刘老师”之后,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浓浓的夜色中骑着自行车奔向那已经离开十几个小时的家!

马家健老师是高三时才到我班教物理的。对学生而言,他具有令人叹服的教学艺术;对我来说,他更有着一种人格力量。我从旁人的介绍中了解到,马老师有着极为坎坷的人生经历:“文革”前因为“出身不好”,十七岁的他便被剥夺了考大学的权利,而被强迫赶到了农村——而且是极为偏僻艰苦的凉山!八年农民、八年工人、八年教师……当他再次回到成都,已年近五十!不少有类似经历的人总爱炫耀自己的不幸或叹息命运的不公,但马老师从不把过去的苦难写在脸上!他工作任劳任怨,对学生谦和,与同事相处稳重平和真诚,虽然特殊的经历使他在文凭、职称等方面失去了许多,可是我没听见过他一句激愤之词。人生的霜雪冷却了他也许曾经有过的一颗浮躁的心,岁月的风雨却洗净了他的灵魂,使他拥有着博大恬静而一尘不染的胸怀——他用这样的胸怀对待生活,也对待事业,他以这样的胸怀感染学生,也感染着我……

我不止一次地感叹过:刘传碧老师是一位极为普通却绝非平凡的老师!她的确普通:普通的外貌使她一旦离开学校便汇入了一片平凡之中;她每天的工作无非是每位教师每天都必须做的琐碎小事,上课呀、备课呀、批改作业呀、辅导学生呀等等;她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属于那种引人入胜的“表演型”(我曾想:她也许是上不来公开课的)……然而,她普通的外貌里面却实实在在有一颗善良而伟大的心,她每天琐碎的工作体现出她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对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她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使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我发自内心地把她视为我做人的良师——仅以她对工作与金钱的态度而言,她的确是足以成为许多人的人生导师。她为学生补了大量课,却多次真诚地表示不收补课费:“明明已经多占了学生的时间,却还要收人家的钱,真是……”在高二结束后那个特别炎热的暑假,她主动约上几位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到学校补课。虽然她已是快要退休的人,而且酷日当空,可她仍然一次又一次从家里步行到学校为几位学生义务上课!事后,家长们要付给她报酬,她硬是一分钱不收!“是我自己把学生叫到学校来的,怎么能收钱呢?那样做,岂不把人家娃娃当成摇钱树了吗?”在上个月游西岭雪山的过程中,我一直搀扶着白发苍苍的刘老师,她直说:“要不是小李,我还爬不上去呢!”我却在心里说:“三年来,要不是刘老师,我班不会这么好;要不是刘老师,我不会懂得这么多的做人道理。”——我是在用扶刘老师登山的方式表达我对她的感激之情啊!

这几位老师身体都不怎么好(有一段时间,他们同时全病了,却没有一个人倒下,仍然坚持上课,为此我动情地对学生说:“老师们是用自己生命的逐渐暗淡来换取你们人生的日益辉煌!”)年龄都在五十左右,再过几年他们将先后退休;而我比起他们,身体还行,也比较年轻——时代给了我更多的幸运与机遇,那么,我又怎样接过他们人格的火炬,事业的旗帜,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1995.7.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