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家文化:屋内柱洞现存8个,墓葬2座,发现一座房子

齐家文化:屋内柱洞现存8个,墓葬2座,发现一座房子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屋内柱洞现存8个,北、西、南三壁各为2个,中间2个。西壁两柱洞位置平均适中,直径16~22厘米,深60厘米。南壁两柱洞稍偏东,东边一个柱洞内遗有木炭。中间两柱洞南北相距平均适中,但明显靠近西壁。至于南壁的42根小木棍和北壁的两块木板,当为保护壁面而设的。墓葬是二次葬,无随葬品。发现于4号探沟的第二层。(三)齐家文化发现房子1座,墓葬2座。形制同陕西长安客省庄第二期文化的98号房子近似[3]。

齐家文化:屋内柱洞现存8个,墓葬2座,发现一座房子

(一)半山类型

发现有房子一座(F1),窖穴两座,窑址一座,墓葬一座。

房子的基础,挖在靠西向阳的山坡上。是一个东西长7.4米、南北宽6.5米的长方形半地穴土坑,面积约为48平方米。土坑四壁平直,随山坡而西高东低。西壁现存高0.6~1米,东壁现存高为0.6米;南北两壁,也随山坡而西端高东端低,南壁现存高0.5~1米,北壁现存高约0.5米。四壁上部的壁面均已塌落无存,下部高约0.5~1米处,尚保存着一层厚约2厘米的红烧土壁面。四壁的保存情况,除东壁的大部因崖壁倒塌而毁外,其余三面下部尚存,但都不见门道痕迹,可见门是在向阳的东壁。屋内东部地面的中间,距东壁0.9米处,树立石板一块。石板长0.5米,厚0.1米,埋入地下0.23米,露出地面0.2米。石板外面的地面,比里面高出10厘米。由石板平行向西0.4米的地方,平地筑一圆形平底的灶坑。坑的底部高出地面5厘米,灶口内径78~85厘米,灶壁高出地面10厘米,宽20厘米。灶壁及其底部均敷细泥一层,已被烧成青灰色硬壳。灶的周围遗有红烧土块、灰烬、草木灰、烧渣等杂物。在灶与北壁东侧之间,用细泥敷铺地面,表面光滑发亮,质地坚硬,呈青灰色,厚仅0.6厘米,它可能是原来敷设的居住面(图三)。

屋内柱洞现存8个,北、西、南三壁各为2个,中间2个。其中北壁柱洞位置显著偏向西边,洞口大致相等,直径8.5厘米,深48厘米。柱洞有一半是掏在墙壁中,洞内遗有柱子被烧后的木炭。从木炭上的痕迹观察,原来木柱的外露部分曾用草拌泥包裹着。另外在北壁的东侧还树立两块木板,已腐朽成灰。木板靠近北壁东边的柱洞,西面的一块是平板,宽18厘米,厚3厘米。东面的一块贴墙一面是平的,安置于墙壁之中,外露的一面仍保存着原来的表皮。木板下面均与地面齐平,并用草拌泥包裹起来。西壁两柱洞位置平均适中,直径16~22厘米,深60厘米。其中南面柱洞的南侧,还增加1个直径10厘米的小扶柱。洞的挖法也是一半掏在墙壁内,木柱的原来外露部分亦用草拌泥包裹着。柱洞内也发现有木炭。南壁两柱洞稍偏东,东边一个柱洞内遗有木炭。两柱洞大小大致相等,口径9.5厘米,深30厘米。另外在南壁西侧还发现有42个连续排列的小柱洞,直径3~5厘米,深10~17厘米。中间两柱洞南北相距平均适中,但明显靠近西壁。其中南面的一柱洞内为双柱,遗有原来柱子被烧后的木炭,粗细大致相等,直径0.16米,洞深0.88米,为柱洞中最深的一个。北面的一洞,直径0.12米,深0.3米。

图三 1号房子平、剖面图

上述八个柱洞,中间的两个柱洞和西壁的两个柱洞都排列在相对的一条直线上,而与南北两壁的柱洞不相对称。根据柱洞的位置估计,在灶坑的两旁应该还有两个中柱,东壁也可能还有两个边柱。这样东西两壁的边柱,同屋内中柱可能排列在两条平行的直线上。至于南壁的42根小木棍和北壁的两块木板,当为保护壁面而设的。

从以上现象观察,房子的建筑是先由地面向下挖成长方形竖穴的屋基,然后紧贴四壁,每边各树立边柱两根。室内中间当有四根主柱,和东西两壁的边柱处于两条大致平行的直线上。我们根据柱子的排列情况估计,东西两壁的边柱和两排中柱较高,东西向架大梁两道;南北两壁的边柱可能低矮一些,东西向各架边梁一道。因为西壁和中间的柱子都比较粗壮,而且中间南面的一个和西壁南面的一个都是双柱,可能是由于支撑大梁负重过大的关系,才选择较大的柱子,并且还增加了两根扶柱。而南北两壁的边柱都比较小,同时不与中柱排列在一条线上,因而只能东西向架边梁。屋顶可能是用木椽和茅草铺盖的,在覆盖茅草之后或者再抹上一层草拌泥。顶的形式中间部分大概是长方形南北为两面坡。东西两面可能是齐的,没有屋檐。门道向东,灶坑正对门道。由石板以外高出10厘米的情况来看,它的门道要高于屋内地面。

这座房子因失火而倒塌,屋内陶器都被打碎,表面熏烧较重处,由红变黑。经修补复原的共12件,其中有彩陶罐3件,夹砂粗陶带流盆2件,夹砂粗陶罐7件。在西壁下面2号彩陶罐底部灰土中,还发现有谷物(糜子)及其草秸,可能就是当时种植的粮食作物。此外,屋内还有一些石器和陶刀等物出土。

窖穴发现于房子西边附近,1号灰坑由第三层堆积开口,一直挖到生黄土。平面正方形,南北长2.05米,东西长2.2米,深0.8米。穴壁上下平直,底部平坦。出土遗物不多,只有陶片,彩陶花纹较粗糙,形制与灰层所出的基本一致;夹砂粗陶片有白色的,都是双耳小罐。2号灰坑挖在1号灰坑的底部南侧,作长方形平底,四壁平直。东西长1.45米,南北宽0.85米,深0.26米。其南壁与1号灰坑南壁相重合,而且堆积层与1号灰坑无区别,所以两个窖穴可能是一次挖成的。(www.xing528.com)

窑址一处,发现于4号探沟(2号窑),窑门向西,火口部分因崖壁倒塌而毁坏。窑室,火眼等已倒塌不清。根据现存部分的平面及窑壁的观察,窑室大体呈椭圆形平底,长1.6米,宽1.45米。窑壁现存高0.6米,下部凹曲,表面已烧成红色硬土,直壁处厚5厘米,曲壁处厚15厘米。窑室前端保存一段长30厘米、高45厘米、厚2厘米的青灰色烧结壁面。窑内出土陶片绝大部分是泥质彩陶,夹砂粗陶只有几片。彩陶泥细质坚,纹饰较为精美,表面施白色陶衣者较多。有内彩的碗和钵(图四:7~11)。

墓葬是二次葬,无随葬品。发现于4号探沟的第二层。

(二)马厂类型

仅发现窑址1座,位于3号探沟内(1号窑)。破坏相当厉害,只保存一个完整的通火孔,火孔中部底壁较高,南北两边作斜坡形,深18厘米,宽22厘米。窑底是平的,壁面为青灰色烧结硬壳,厚0.2~0.3厘米。内接一层厚0.2~0.4厘米的红烧土。窑室的大小和形状,根据残迹观察,大致是椭圆形,长1.2米,深0.95米。窑门开在北面。出土陶片不多,大部分属于马厂类型的(只有几片属于半山的),因此推定这个窑址是属于马厂类型的(图四:1~6)。

(三)齐家文化

发现房子1座(F2),墓葬2座。房子为前室长方形,后室圆形的半地穴式的双室房子。形制同陕西长安客省庄第二期文化的98号房子近似[3]。屋内出土陶片有泥质篮纹罐和夹砂绳纹罐(图五:1~4)。墓葬都是竖穴土坑,仰身直肢葬。2号墓人架头向东,坑口长1.81米,东端宽0.61米,西端宽0.42米,坑深1.75米。填土内含有半山类型的彩陶片。3号墓人架头向西,坑口长1.99米,宽0.61米,深1.75米。随葬绿松石小饰物4件。根据墓坑的形状及葬式推断,两墓皆属于齐家文化。

图四 窑内出土彩陶片(1/2)

图五 2号房子出土陶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