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体转型:20世纪80年代的影视艺术发展

媒体转型:20世纪80年代的影视艺术发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真正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电视剧。20世纪80年代,电视单本剧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艺术上达到较高标准的优秀作品,如《新闻启示录》《希波克拉底誓言》《巴桑和她的弟妹们》《秋白之死》《太阳从这里升 起》等。电视剧《新闻启示录》在20世纪80年代轰动中国,被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视剧创作群体称为“开山之作”。

媒体转型:20世纪80年代的影视艺术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真正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电视剧。当时,很多人刚刚经历了国家的浩劫与个人的苦难,且正在经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过渡的转折阶段,一批叙述人们在政治动荡中曲折命运的“伤痕电视剧”以及后来叙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改革电视剧”,如《新星》《乔厂长上任记》等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制作采用情节剧模式的通俗电视剧,电视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一种流行文化娱乐。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9集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第一部采用情节剧模式制作并产生广泛影响的通俗电视连续剧。这部电视剧与其他重视政治批判、艺术风格的电视剧不同,不注重对人物个性的开掘,也不强调政治思想,而是突出了情节性、戏剧性、惊险性、离奇性,具备娱乐性作品的基本特征。中国制作通俗电视连续剧显然受到了国外电视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通俗电视剧的引进,为大陆电视剧从一种宣教式的政治文化,向娱乐性强的大众文化的转型提供了参照。尽管通俗连续剧在当时受到了正统立场的批评,如《敌营十八年》甚至被一些人当作“资本主义精神污染”的例子,但是通俗娱乐电视剧的出现使电视剧的政治意义开始淡化,其娱乐性、消费意义开始被重视,许多观众和部分电视制作生产者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意识到电视剧是一种可以寄托现实梦想和宣泄心理欲望的娱乐叙事形式。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本土激进者的努力,还受到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1981年电视剧《霍元甲》播出,万人空巷,这部作品带动了后来中国一大批动作电视剧的出现。1984年开始,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墨西哥电视连续剧《诽谤》等在中国相继播放,对后来中国的家庭情节电视剧产生了明显影响。

20世纪80年代,电视单本剧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艺术上达到较高标准的优秀作品,如《新闻启示录》《希波克拉底誓言》《巴桑和她的弟妹们》《秋白之死》《太阳从这里升 起》等。(www.xing528.com)

电视剧《新闻启示录》在20世纪80年代轰动中国,被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视剧创作群体称为“开山之作”。这部电视剧是新闻纪实风格,在打破电视作为新闻传媒、电视剧作为艺术作品的界限方面起了开拓作用。

《希波克拉底誓言》充分运用现代戏剧和当代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被称为站在现代戏剧和当代电影肩膀上的杰作。《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受到纪实美学影响,是一部纪实风格的电视剧。

这一时期的电视剧除了在艺术手法上丰富多彩,在题材上也实现了拓展,如知青生活题材的《蹉跎岁月》、当代军人题材的《高山下的花环》、爱国题材的《四世同堂》、改革题材的《新星》以及农村题材的“农村三部曲”《篱笆 · 女人和狗》《辘轳 · 女人和井》《古船 · 女人和网》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