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养老保险制度:公共财政改革与地方政府治理研究

创新养老保险制度:公共财政改革与地方政府治理研究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国家面对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支出压力,都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创新,力图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主要做法包括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以及建立个人名义账户制。“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其中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

创新养老保险制度:公共财政改革与地方政府治理研究

许多国家面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支出压力,都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创新,力图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主要做法包括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以及建立个人名义账户制。

第一,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指一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除了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还包括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其中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五支柱”是在“三支柱”基础上增加了非缴费型的、待遇形式为普惠型的国民养老保险,即所谓的“零支柱”,以及以家庭养老、住房资助为主要内容的非经济性的“第四支柱”。“五支柱”模式能有效将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展到所有老年人,且可以做到不同性质老年人保障待遇水平区别对待。(www.xing528.com)

第二,名义账户制,是在社会缴费直接用于当前退休者的养老支出基础上,又为劳动者建立“名义的”个人账户,进行“模拟的”资金积累,即只是一种“记账”的管理方式,无须实际存入资金。名义账户制不仅可以避免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基金制转型的巨额成本,它对个人账户“名义资产”的年金化设计也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瑞典、拉脱维亚、波兰、意大利、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六国先后建立了名义账户制。但瑞典的名义账户制度设计忽略了劳动力市场就业状况的波动,且对实际工资率的低估和对投资收益率的高估导致其自动平衡机制提前启动,财务可持续性受到冲击,个人账户的激励作用和效率目标与设立初衷背道而驰,制度运行未达到设计预期效果。但名义账户制度中以预防短期内出现收支不平衡状况的自动调节功能以及储备基金的设计是值得借鉴的。例如,瑞典的名义账户制度设计了一个特殊的“中断”功能,当赤字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可以自动启动,还设立了一个储备基金,其中包括在紧急时可以变现的资产;波兰在2002—2008年每年从工薪税中提取1个百分点用于建立一个应付紧急情况的特殊储备基金。每个国家设计的储备基金情况不太一样,应对紧急情况的机制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为随时请议会介入预留了空间。[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