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学科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幼儿园学科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学科(领域)方式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尽可能发挥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避免其不足之处,这样,才有可能使学前儿童的教育活动有意义。(二)幼儿园学科(领域)教育活动的两种设计倾向在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可以是高结构的,也可以是较低结构的,从而反映出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两种不同的倾向。在这种学科(领域)教育活动中,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十分明显地体现了教师为中心展开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幼儿园学科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以学科(领域)方式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尽可能发挥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避免其不足之处,这样,才有可能使学前儿童的教育活动有意义。

(一)幼儿园学科(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

在学科(领域)教育活动中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符合,使之保持在维果斯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各学科(领域)本身的逻辑结构和学科(领域)学习的规律等与儿童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行的,甚至会存在一些矛盾。教师应努力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科(领域)内在的教学规律,在充分顾及学科(领域)特点的情况下,使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深度与儿童发展的水平尽可能相接近。

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

在学科(领域)教育活动中,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计划尽管也会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程序,但是,各学科(领域)本身的逻辑结构和学习学科(领域)的规律等也是教师计划的重要依据,这就是说,教师的活动计划与儿童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因此,教师计划的教育活动次序与儿童的发展程序之间尽可能相接近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做到这一点虽然不容易,但是,教师若能努力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并能把握学科(领域)内在的教学规律,那么在权衡利弊得失后,有可能在充分顾及学科(领域)特点的情况下,使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与儿童发展的程序尽可能相接近。

3.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在学科(领域)教育活动中,教育活动可以以全体、小组和个体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虽然,教师预设的教育计划不可能完全与个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与小组儿童或全体儿童的需要完全相符则更为困难。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任务分析和悉心准备,努力使自己为个体儿童设计的教育活动计划尽可能与个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并努力使自己为群体儿童设计的教育计划尽可能与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二)幼儿园学科(领域)教育活动的两种设计倾向

在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可以是高结构的,也可以是较低结构的,从而反映出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两种不同的倾向。同样,即使相同倾向的教育活动,在其结构化方面,也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育活动的设计较难达到如同综合化课程可能达到的低结构化程度,而且,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本身性质也决定了这种课程的主要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就建立在它所具有的结构性上。

1.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www.xing528.com)

这类教育活动以课程内容或教师计划的活动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定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学科(领域)的性质而由专家或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学科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学科(领域)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

在这种学科(领域)教育活动中,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十分明显地体现了教师为中心展开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课程专家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性质的认识和把握,以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儿童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科或领域为课程内容的组合单位,通过系统的教学,完成整个活动过程。课程专家或教师预先编制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儿童的状况作一些调整,但是,可以调整的范围相对较小,整个教育活动基本按照预定计划和设计的方案进行。

这种以课程专家或教师计划的活动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设计倾向,在学前教育领域内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例如,在我国,这种教育活动的设计方式,即使在人们对儿童的权利、需要和发展潜能已经有了极大关注的当今,仍然还有相当的影响,其原因不仅只是它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力量,而且还可能在于它与当今中国整个的教育体系较为合拍,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可以进行客观评量的效果。

“在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计划的活动有其特殊的作用:儿童所需的有些学习是难以通过儿童为中心的经验而获得的。例如,儿童需要学习如何给东西标名、分类和计数,在许多文化中,在进入小学前需要学习字母。儿童也需要学习如何系鞋带、扣纽扣和上厕所。许多儿童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被告知如何做而学会这些技能的。即使对于这些儿童,教师也可以通过结构化的学习活动,指明技能的步骤以及掌握技能的基本原则,帮助儿童获得技能。对另一些儿童而言,教师计划的活动主要用于让儿童掌握使学习变得容易的内容。大多数教师计划的活动强调的是知识的直接传递:如何命名事物(颜色、动物、字母、过程命名)和如何做事情(穿衣、做饭、唱歌)。家长和教师的文化程度将决定活动内容的组成。”[2]

事实上,这种以课程专家或教师计划为主体的设计倾向,并不排斥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兴趣等方面的重视,只是这种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决定了这类教育活动很难在真正意义上符合每个个体儿童的不同兴趣和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2.教师与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虽以课程专家或教师预定的计划为主,但是,在计划时较多地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在教育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即课程的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课程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教育活动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也具有相当的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加以调整和改变。

但是,由于这种倾向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是以学科或学习领域为其基本出发点的,因此,在课程的结构上必定主要反映出这些学科或学习领域本身的特点。由此,不管教育活动的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贴近,教育活动的形式在多大程度上与儿童的特点相符合,这类教育活动与每个个体儿童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经验以及兴趣和需要之间必然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两种不同倾向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它们之间的差别实际上只是反映在对课程价值取向的把握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如若能够根据教育背景和各种条件,把握好课程价值的度,能使学科(领域)课程较为理想地完成学科(领域)教育的各种目标,也能使儿童发展、学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文化的要求等方面得以兼顾。这样做的要点,是根据学科(领域)本身的特点,把握儿童在该学科(领域)内学习和获得概念的规律,充分调动儿童和教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最优化的方式组织教育活动,分别发挥教师为中心和儿童为中心这两类活动的长处,避免其不足之处,使儿童的学习更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