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以意境为表征的文化形象构建与艺术符号表达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以意境为表征的文化形象构建与艺术符号表达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华传统的古典美学、文艺理论中,“意境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意境”的文化形象在影像呈现中更多表现为艺术符号的表达。在李子柒等博主的视频创作中,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构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美学意境,具有强烈的个体识别特征与文化符号标识。这种符合中华传统美学风格、具有意境与韵味的视觉和听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当中展现了更强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以意境为表征的文化形象构建与艺术符号表达

在中华传统的古典美学文艺理论中,“意境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既抒发、表现和寄托了审美主体的思想情感、心理感受,也集中反映和再现了审美客体的美学特性、内在品格。意境的生发,是审美主客体交融统一的产物,情景相融后的形象、氛围,将欣赏者引入充满想象的艺术空间、审美化境。相比而言,西方人更重视“再现”,而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则更偏爱“写意”。

李子柒、滇西小哥、阿木爷爷等视频博主在创作中都延续了中华文化中重表现、尚抒情、主写意的美学传统。“意境”的文化形象在影像呈现中更多表现为艺术符号的表达。具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视觉、听觉和节奏。在李子柒等博主的视频创作中,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构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美学意境,具有强烈的个体识别特征与文化符号标识。这种符合中华传统美学风格、具有意境与韵味的视觉和听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当中展现了更强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首先,就视觉符号的意境营造来看,在场景选择上,中国视频博主更偏爱以山野乡村、田间溪畔为主。天气的变化、季节的更替、镜头中劳作的人们穿行其间,仿佛是穿行在诗意满满的风情画卷中,有着野趣,有着禅味,亲切的民间气息扑面而来。一方面,在色彩的选用与铺陈上,影像风格也尽量贴近自然,不着浓墨重彩,不进行过度的渲染,力求本真。景别构图更是具有强烈的中国山水写意色彩,视频中主要以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对称性构图、景深构图为主。画面中,山与水、天与地、人与物所占比例恰如其分,且有“留白”空间,留给观者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丰富多变的自然环境留给了镜头拍摄腾挪移转的空间,通常是远景镜头与中近景运动镜头的剪切组合,辅之以延时摄影的过渡,让大自然的本真影像尽然呈现。这些画面语言与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诗画合一”“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意境美不谋而合。

其次,就听觉符号来看,李子柒、滇西小哥等中国视频博主均采用两种声音表现,一是同期声,二是背景音乐。在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中,推崇的是形而上的“虚”,即老子所谓的“大音”抑或是庄子所说的“天籁”之音。山谷的回响、风吹动树林的簌簌之声、溪水的淙淙之声、山间的鸟叫声等自然至美的声音,都成为他们视频中主要的同期声展现。没有过多的有声语言,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声音的“质朴”。在背景音乐的使用方面,中国视频博主的配乐以无人声的纯音乐为主,音乐中选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符号,表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灵动、随性之美。无论是同期声还是音乐,在这些博主的听觉符号表达中,都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音乐审美的“大音希声”“空灵之乐”的美学意境。(www.xing528.com)

最后,就视频节奏的符号表现来看,李子柒等中国视频博主的短视频呈现出一种“快中有慢”的美学意境。“快”的是对于时空的重新剪裁取舍,通过镜头的快转将原本需要长时间的美食手工艺等制作过程进行加速。受众为什么依然会产生“慢”的感受呢?原因在于,他们在影像中表现出的人格特质和美学风格是沉静悠然的,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在其世界中被按下了暂停键,人们在观赏视频时,似乎也驻足于这种悠然自得、慢条斯理的世界里,感受到精神世界难得的放松与惬意。

正如朱立元先生所言:“意境就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的对象,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创造出新的意韵和境界。”[10]中国视频博主的影像美学风格与艺术符号表达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的“神采为上”“诗性写意”的美学特征。所谓的“神”即视频所创造的意境与美感。事实上,这些视频中的意境生成来自短视频生产者与接受者的“心有灵犀”,或者说来自接受美学所称的“读者再创造”。在笔者看来,通过视频艺术符号所营造出的独特的中国审美意蕴与带给受众的遐想空间或许比视频本身的内容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