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介指标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中介指标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银行为了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避免偏差,必须借助于一些短期性的、数量化的指标,以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检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这些指标就是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中介变量,编制具体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以便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政策的实施效果。货币供应量是较为适宜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中介指标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中央银行为了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避免偏差,必须借助于一些短期性的、数量化的指标,以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检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这些指标就是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一)中介指标的含义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

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中介变量,编制具体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以便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政策的实施效果。货币政策是实现一定目标的货币供给,其直接作用对象必然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变量。

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宏观金融调控措施来操纵货币供给,改变中央银行能够施以直接影响的中介变量值,进而指导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保证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得以实现。从操纵货币供给到影响中介目标的过程则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金融的操作过程。因此,就货币政策的基本环节而言,工具变量、中介变量和目标变量的设置及相互间的关系,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决策的基本内容。

(二)中介指标选择的标准

1. 可测性

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的变动情况能够被迅速、准确地观测。或者说,中央银行能够迅速收集到反映这些金融变量变动情况的准确数据资料,并据以进行有关定量分析。显然,如果某一金融变量的变动情况无法被观测,那么,把它作为中介目标就没有意义。

2. 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能够被中央银行所控制。也就是说,中央银行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这些金融变量,并能有效控制其变动。

3. 相关性(www.xing528.com)

相关性是指中介目标的变动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要求中介目标与适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之间有密切的、稳定的合同及数量上的关系,使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相互作用明显,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对中介目标的调节和控制实现其最终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

中介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近期指标,如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它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为中央银行提供直接的和连续的反馈信息,借以衡量货币政策的初步影响。另一类是远期指标,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它在货币政策实施的后期为中央银行进一步提供反馈信息,衡量货币政策达到目标的效果。

1. 近期指标: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1)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资的基础,也是判断银根松紧、市场利率高低、货币供应量大小的良好指示器,而且资料也容易取得。但它作为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其增减和使用主要由商业银行自己的意愿和财务状况决定,中央银行不易控制。

(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之和,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资产业务直接控制,并且资料易得,能够满足可测性的要求。同时,从相关性来看,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通过货币乘数联系起来,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又可影响市场利率、价格及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并与货币政策目标相联系,因此基础货币作为中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但要注意,如果货币乘数不稳定,基础货币就失去了观测和控制的价值。

2. 远期指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1)利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主要是指中长期利率,这是凯恩斯学派所极力推崇的,20世纪70 年代以前被多数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纳。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理由:一是可控性强,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再贴现率,或者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调节市场利率。二是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能观察到市场利率的水平及结构,可以随时进行分析和调整。三是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中长期利率对投资有着显著的影响,对不动产及机器设备的投资尤其如此,因此利率与收入水平直接相关。

但把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也有缺点,这就是准确性较差。因为利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性因素、非政策性因素、心理预期、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不利于观察政策调控效果。

(2)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较为适宜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也称总量目标,这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就是流通的货币量,广义地可分为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存款,被划分为M0、M1、M2、M3 等。货币供应量能够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因为其符合中介目标的标准:一是可测性,它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内,可以随时进行量的测算和分析。二是可控性,M1 和M2 虽不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但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调整准备金率及其他措施间接地控制住。三是相关性,在相关性方面货币供应量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货币供应量代表当期的社会有效需求总量,与最终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但货币供应量除受基础货币影响外,还受现金漏损、超额准备金、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其可控性并不是最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