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卯节:吃的奢华与端的礼仪

广西卯节:吃的奢华与端的礼仪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族各村寨间有约定俗成的顺序分期分批过端节和卯节,因此在整个端节和卯节期间,人们可以在水族各村寨间不断地走访过节,村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整个年节氛围更为浓厚。在贵州省,头三批过卯节的村寨在荔波县境内,第四批过卯节的村寨包括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县部分村寨。卯日是卯节活动的高潮,各家各户做好了丰盛的酒菜,祭祀祖先和稻田。

广西卯节:吃的奢华与端的礼仪

水族有着许多特别的传统节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端节和卯节,这两个节日都是根据水族的历法来算的。水族端节在水历的岁首,相当于水历春节,从农历八月的第一个亥日开始至农历十月的上旬结束,逢亥日过节;而水族卯节则在水历九、十月(即农历五、六月)间逢卯日过节。这两个节日都相当于水族的年节,因为水族有着“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习俗,过端节的村寨不过卯节,而过卯节的村寨就不过端节。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分,并不是因为村寨之间有隔阂,而是为了各村寨之间更好地往来走动。水族各村寨间有约定俗成的顺序分期分批过端节和卯节,因此在整个端节和卯节期间,人们可以在水族各村寨间不断地走访过节,村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整个年节氛围更为浓厚。

关于水族“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由来,有这样的说法:据传古代水族的祖公有两个儿子,分别住在大山的两头。他们约定好每年庄稼丰收后都到祖公的住处团聚庆祝。由于兄弟俩的住处相距甚远,每年只能聚一次,因而总有说不完的话,离别时总是依依不舍,祖公就和两个儿子商量,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这样每年一家人可以聚两次。如此年复一年,两兄弟的子孙不断繁衍,家族不断扩大,子孙们沿袭了分批过节的传统,于是就形成了一部分水族分批过端节,另一部分水族分批过卯节的传统过节习俗。

广西的水族主要分布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等地,大多是历史上从贵州省荔波县迁徙而来的,过的是卯节。水族卯节在各村寨约定俗成的过节批次在古老的水族歌谣中唱道:“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浦卯;第四卯,九阡卯。九阡宽:吃卯殿后。”在贵州省,头三批过卯节的村寨在荔波县境内,第四批过卯节的村寨包括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县部分村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英洞村的水族卯节节期选在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卯日,此时正值水历十月,在水历中被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如若恰好遇到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此为过节的上吉日,预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水族姑娘在置备卯节做菜用的辣子

卯节在水话里称“借卯”,“借”就是吃的意思,所以卯节是个吃美食的节日。在卯节的前三四天,英洞村平项屯的各家各户就开始动手打扫卫生了,打扫房前屋后特别要将厨房灶具清洗干净。到了寅日就是除夕,这天一大早,村民便磨刀霍霍要杀猪了,左邻右舍相互帮忙,家里其他人则准备杀鸡宰鸭,还要开窖酒、备鲜鱼,整个院子里热火朝天,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这要开窖的酒是英洞村出名的水族特色煨酒。煨酒顾名思义是酒要经过小火煨开,单单是这个“煨”的工序,就能想象其制作工艺的繁复与考究。水族姑娘们把新收的高山糯米泡在水里,隔天泡好以后,用甑子蒸熟并均匀搅拌,静置放凉后在饭里放入祖传的酒饼,将其放到缸里并置于火塘边一个星期,发酵成酒,然后过滤滴取酒液,最后把酒倒进坛子里,放在火上用小火慢慢煨开。这个煨酒的功夫可是一绝:火大了酒花开溅,酒香就淡了;火小了温吞吞的,酒就缺了温顺的口感;火更不能断了,否则就废了一坛好酒。小火咕嘟咕嘟把酒充分煨开以后,将酒放凉,用粽叶封上坛口,再用搅拌好的黄泥和草木灰糊在粽叶外边,使坛口密闭,最后把坛子放到地窖里去存放。这煨酒存放的时间越久,酒香越浓郁,口感越绵密,色如红茶一般温润,喝起来柔和带黏性,香甜可口,对肠胃无刺激,真是美酒绝酿。(www.xing528.com)

而宴席上的鱼就是有着水族第一名菜之称的韭菜夹鱼了。菜名是韭菜夹鱼,实则是鱼夹韭菜,只不过这菜的主料是鱼,点睛之物是韭菜,所以叫韭菜夹鱼最合适不过,这和肉夹馍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道菜做法不复杂,但同样费火候和时间。选用鲜活的约0.5公斤重的草鱼,去鳞去鳃后沿背部剖开,留腹部相连,除去内脏,清洗干净,用酒涂抹,并拌上葱、蒜、生姜、糟辣椒和少许食盐腌制一个小时,然后将韭菜填在鱼腹内,将鱼合拢并用稻草扎紧,清炖或清蒸即成。吃的时候解开稻草,一股鱼肉混合着韭菜的鲜香扑鼻而来。夹一块鱼肉放进嘴里,只觉鱼肉细嫩、鲜甜。韭菜的香解了鱼肉的腥味,鱼的鲜又中和了韭菜的浓厚,搭配起来香而不浊、鲜而不淡,紧实的捆扎让鱼肉吃起来紧实弹牙,细细品尝一下,只觉得醇香柔软、酸辣鲜美,让人唇齿留香。

卯日是卯节活动的高潮,各家各户做好了丰盛的酒菜,祭祀祖先和稻田。大家上山采回松枝,在空旷向阳的山坡上扎起彩门,称“卯坡”,每户都要送些酒菜到卯坡祭祀祖先和稻田。回家吃过午饭后,姑娘们换上节日盛装,向稻田四周聚集,准备开始重要的祭稻田仪式。大家一边手摇着马尾草驱赶害虫,一边将酒、猪肉、糯米饭等供品摆到各家田埂上。吉时一到,祭师一边用蘸着水的手抓一把米撒向稻田,一边呼喊着水语祝词“禾神灵保佑,秧苗长茂,谷粒满仓……”,而后在田中抓一把杂草甩到田坎上。这时,水族小伙子把一小群鸭子赶进稻田,随即跳入稻田里追扑鸭子,一时鸭飞人跳,惹得岸上的人们笑声不断。最终,鸭子被年轻力壮的水族小伙子们悉数“擒拿”上岸,预示着这将是风调雨顺、稻作丰产的一年。

祭礼完毕,四方宾客和盛装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向卯坡鱼贯而去,卯日踩堂对歌活动马上就开始了。各村各寨的姑娘撑着各色花伞云集于卯坡,小伙子们喜笑颜开,一时间卯坡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姑娘们的伞可不只是为了遮阳,还有其妙用,为这卯坡踩堂对歌活动增添了很多意趣。姑娘们三五成群打着伞在一起唱歌,小伙子们闻歌而至,要跟姑娘对歌,就手拉手把一群姑娘围在中间。这时最妙的就是含羞的姑娘们会先微微收起手中的伞,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一面悄悄审视跟前的这些小伙子,一面作几次象征性的突围。如果有中意的小伙子在其中,姑娘们就重新撑开伞,把脸遮住,开始起歌。这时小伙子们可以慢慢松开拉紧的手,倾听姑娘们唱歌的内容,再由一个领头的小伙子应歌,后由众人和歌,这就是水族卯坡上特有的“伞内唱歌伞外音”,一段段佳偶良缘就从伞间对歌开始了。但是如果被围的姑娘们一直不重新撑开伞,就说明小伙子们无论怎样用歌声示好也打动不了这群姑娘的芳心,那只好再找另外一群姑娘对歌了。

水族青年在卯坡对歌,对歌内容丰富多彩,或情意绵绵、悠扬婉转,或机智打趣、悦耳动听:“我盼望呀,挨你身边,我的小画眉啊喂……”“你和我呀,恰巧相遇,我的大雄鹰啊喂……”小伙子们唱着,姑娘们和着,娇羞的姑娘们越唱手中的伞把脸遮得越严实,只听见清脆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奇山秀水间,一首接着一首,一直唱到漫天的晚霞映红卯坡,才依依不舍告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