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申季风:叶宗行,淞浦合流第一人

春申季风:叶宗行,淞浦合流第一人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宗行铜像波澜壮阔的黄浦江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春申君开凿黄浦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真正使黄浦江名扬世界,成为上海母亲河的,是明代水利专家叶宗行。他是疏浚上海浦江第一人,被誉为“上海大禹”。当年,叶宗行凭借创新性思维和天才设想,使名不见经传的黄浦江成功转型,代替吴淞江升格为上海最重要最大的河流。叶宗行后来督送工匠北上营造北京宫城,尚未到达北京,因病去世,也是鞠躬尽瘁倒在岗位上的一位古人。

春申季风:叶宗行,淞浦合流第一人

夜晚的外滩是灯光的海洋,浦江两岸流光溢彩。俯瞰江面,灯光倒映,万紫千红;仰望天空,明月朗照,群星璀璨。你漫步在黄浦江畔,领略大上海的万千风情。上海,经过新世纪的洗礼后,愈发具有恢宏豪迈的国际大都市的崭新风貌。

黄浦江,这条全长114公里的黄金水道,是大上海的心灵之窗。来到上海的中外游客,都喜欢到这个东西文化交汇的地方,听听她沧桑而感慨的涛声,看看她活泼而可爱的盈盈水波。此时此刻,你不由会想到黄歇开掘黄浦江的故事。

叶宗行铜像

波澜壮阔的黄浦江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春申君开凿黄浦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真正使黄浦江名扬世界,成为上海母亲河的,是明代水利专家叶宗行。他是疏浚上海浦江第一人,被誉为“上海大禹”。

他是明代华亭县叶家行现为闵行区浦江镇正义村人,祖上是南宋名臣、文学家叶梦得

当年,叶宗行凭借创新性思维和天才设想,使名不见经传的黄浦江成功转型,代替吴淞江升格为上海最重要最大的河流。从此,奠定了上海的整个地理版图。叶宗行的金点子,造就了黄浦江;有了黄浦江,才有大上海。

朱棣成功夺取皇位登上最高权力宝座时,上海版图上还没黄浦江这个名称。那时候的上海,东西向的河流叫河或塘,南北向的称浦,够得上叫“江”的只有一条——吴淞江。黄浦江在上位前,不过是吴淞江的一条小支流。吴淞江的名字后来虽然消失了,但非常不甘心地在上海留了个印记,黄浦江的入海口至今仍称吴淞口,而不是黄浦口。那么,吴淞江去哪了?它还在上海,不过缩小了,就是现今的苏州河

这个江变河,河变江的戏法,不是大自然自说自话干的,而是人的杰作。这件事主要由三个人主谋,下命令的是永乐帝朱棣,他派大臣“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所以,具体实施的是夏原吉,还有一位出谋划策的关键人物就是叶宗行。

江河变”这一工程有个专业名词——江浦合流,为什么要变?唐代以前,吴淞江非常宽,有“一江可敌千浦”之气势,宽到站吴淞江一边看不到对岸。但是到北宋的时候,吴淞江下游淤塞开始严重,以至于从海里来的船驶不进来,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疏浚,堵了疏,疏了堵,情况越来越糟。糟到什么程度呢?暴雨一来,海塘决堤,大水泛滥,百姓遭殃,惊动了永乐帝。于是,有了派大臣夏原吉来江南治水这码事。(www.xing528.com)

但是,怎么治?永乐帝发榜,号召大家献计献策。叶宗行便献了个金点子,他直接颠覆了前人在吴淞江的做法,把不知名的小河流黄浦江扶上老大的位置,提出“放弃吴淞江下游一段淤塞河道;加深拓宽黄浦江(相当于今闵行区浦江镇闸港以北的黄浦江);疏浚上海浦北面的范家浜(相当于现外滩至复兴岛附近),使范家浜上游接上海港、黄浦江、泖湖、太湖,下游与吴淞江合流后,从南跄浦口入海(故今黄浦江的出口叫吴淞口);在太湖出口处建造蓄水闸,控制湖水排泄之量”。

位于召稼楼的叶宗行纪念馆

方案在被明成祖朱棣认可后,指派夏原吉负责落实。当然,叶宗行义不容辞地给予技术指导。记载说他和夏原吉俩人还亲自加入民工队伍,挑担运土。“榜样效应”立马显现,干活的百姓群情激昂,工程进展顺利,达到预期目标。1404年,江浦合流基本完工,初具大上海雏形。

20世纪80年代,在黄浦江口建造水闸

江浦合流后,为进一步充沛黄浦江的水量,叶宗行在东江的闸港处建造水闸调控东江水量,水闸以东称为东江,后称闸港,现名大治河;水闸以西的东江亦称黄浦江,东江之名遂湮没。黄浦江水量始终充沛,水流畅通不竭,日夜冲刷,江身日宽,成为今日黄浦江,上海浦和范家浜之名遂湮没无闻。

大黄浦开浚后,百姓安居乐业,蒸蒸日上,为日后上海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黄浦江不仅成为城市主要的泄水通道,还逐渐形成了黄浦江水系,为上海成为今天著名的东方大港,打下了基础。

当年,叶宗行因治水有功,被朝廷重用,当了钱塘县知县,他在任上两袖清风,有“钱塘一叶清”的美誉。关于叶宗行的清正廉洁有个小故事。当时,有个叫周新的大臣,外号冷面寒铁公,对叶宗行清廉传说有怀疑。他趁叶宗行外出时,偷偷打开叶宗行的行李箱,仅发现一包太湖银鱼干,于是,他心服口服,俩人因此结下深厚友谊。叶宗行后来督送工匠北上营造北京宫城,尚未到达北京,因病去世,也是鞠躬尽瘁倒在岗位上的一位古人。

叶宗行和夏原吉(浮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