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研究:发展历史、企业化与倡导失灵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研究:发展历史、企业化与倡导失灵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数量统计、经济实力等方面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归纳其发展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后还采用解释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菲律宾非政府组织企业化和倡导失灵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并提出关于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几点思考。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研究:发展历史、企业化与倡导失灵

(一)研究理论

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研究理论有很多,主要有公民社会理论、失灵理论、治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及公共管理理论等。本书在研究中主要使用到以下几种理论。

1.公民社会理论(civil society theory)

目前在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公民社会定义为怀特(Gordon White)在《公民社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分析的范围》一文中的定义,即公民社会是“当代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79]。国内外学者大多认同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是团体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社团,是一种非营利、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为公民提供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手段,提高了他们的参与能力。[80]学者们还认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同公民社会的日渐完善有着相当大的联系:一方面,公民社会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组织、运作和发展离不开公民社会的运作机制。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内部的影响力又增强了公民社会的生命力。它是公民社会中最为活跃的行为体,在非政府组织身上集中反映了公民社会的性质。[81]

2.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理论(government failure theory,market failure theory)

失灵理论基于西方自然法学派提出的“社会契约论”,从公共服务供给的角度来解释非政府组织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侧重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对非政府组织的影响,被归为需求学派。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效率降低、预算偏差。[82]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在体制架构、内部运作、公共政策、职能定位等方面因权威性和垄断性产生缺陷,使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并不像理论上那样有效。市场失灵是指市场虽能够弥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不足,但由于自身的趋利性和排他性,也使其无法完全、有效地弥补政府部分功能的缺失,甚至造成公共服务的新问题。在市场与政府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时,要求有第三者参与,以填补空白,向社会提供政府与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正是非政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属于需求学派的还有契约失灵理论与新社会运动理论。前者认为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使其在某些方面更容易得到社会信任,造成政府和市场原有部分服务功能让渡给非政府组织。后者认为社会发展使人们产生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现有体制又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人们就转向非政府组织获取这些需求。

3.第三者政府理论(third party government theory)(www.xing528.com)

与需求学派相对应的是供给学派,主要理论为第三者政府理论。该理论认为非政府组织是一种优先机制,由民间非政府组织代替政府来执行部分公共权力,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民众选择非政府组织的目的在于限制政府权力过度膨胀,客观上造成政府部分权力让渡,形成第三者政府。同时政府也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所具有的优势,愿意与非政府组织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主动向非政府组织让渡部分权力,以减少政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非政府组织则通过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促进自身的发展。[83]

供给学派的另一个主要理论是志愿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是建立在组织与成员的利他性、公益性之上的。其内涵包括利他主义、效用理论、人力资源理论、期望理论、需要满足理论和社会化理论等。

4.志愿失灵理论(voluntarism failure theory)

志愿失灵理论是用来解释非政府组织局限性的。非政府组织以志愿性为基础,当无法通过志愿者力量来正常进行组织的各种运作时,就出现了志愿失灵现象。萨拉蒙认为志愿失灵主要有四个现象:一是公益不足。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提供服务和使用资金时缺少监督,造成对政府的依赖和社会信任的缺失,影响其活动能力;二是公益的特殊性。非政府组织有其特定的服务群体,有时仅限于组织内部成员,这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平均,甚至可能会出现损害服务群体以外社会成员利益的现象;三是家长式作风。非政府组织资源往往掌握在组织领导和大额捐助者手中,使非政府组织在运作时受到个人利益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忽视服务宗旨;四是业余性。由于非政府组织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志愿者参与,因此志愿者专业技能不足和工作时间范围限制,往往影响组织的资源分配效率。[84]

(二)研究方法

本书在实证基础上将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85]相结合,对菲律宾非政府组织进行研究。在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数量统计、经济实力等方面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归纳其发展特点和变化趋势。除了文献综述中相关资料外,还重点对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调研,搜集第一手内部资料和统计数据。在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企业化、倡导失灵现象上,笔者对所占有的相关资料,包括非政府组织发展公约网络(CODE-NGO)和菲律宾人权组织两个个案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法进行探索性研究,探寻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发展水平领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及其影响。最后还采用解释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菲律宾非政府组织企业化和倡导失灵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并提出关于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几点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