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白族服饰,700年传承,展示独特风采

湖南白族服饰,700年传承,展示独特风采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族是湖南的外来民族,来自云南省的大理地区。白族迁入湖南境内的桑植县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意思是“白人”。《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白族的先民生活在云南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朴素大方,美观飘逸,充分显示了白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

湖南白族服饰,700年传承,展示独特风采

(1)湖南白族的起源

湖南的白族主要分布在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湖南省白族人口约为11.57 万,主要居住于芙蓉桥、刘家坪、马合口、洪家关、谷罗山、五里桥等十余个乡镇。白族是湖南的外来民族,来自云南省的大理地区。白族迁入湖南境内的桑植县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意思是“白人”。《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白族的先民生活在云南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三国两晋时期,白族被称为“叟”或“舞”,到了唐宋时被称为“白蛮”“河蛮”“下方夷”。宋末元初(公元1251 年),蒙古大汗蒙哥为完成统一大业,派遣其弟忽必烈为大将,率领二十万大军自上都(今河北承德市)经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南下进攻南宋。在第二年攻下大理国(即现在的云南)后,组建了一支由白族人为主的“寸白军”,一路攻下桂林、衡州(今湖南衡阳)、潭州(今湖南长沙)、岳州(今湖南岳阳),这期间蒙哥战死,忽必烈返回大都继承王位,下令就地解散“寸白军”。此后一部分士兵被遣返云南,一部分从江西进入桑植,与当地的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逐步定居下来。明清以后,白族还有“民家”的称谓,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白族”才成为统一而正式的称谓。

(2)白族男装

白族有句俗语:“要得俏,一身皂。”白族人崇尚白色,以“白”为美。白族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一般身穿对襟白布汗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外套蓝色满肩马褂,也称“巴衣儿”,腰系挑花兜袋,并佩撒穗荷包。下着青色或蓝色裤子,脚穿白布袜子和天官头鞋。

(3)白族女装

①白族女盛装(www.xing528.com)

白族女盛装色调明快,结构简洁。头戴绣花帕,插银饰。上身内穿白色大襟汗衣,中套青布或蓝布满襟马褂,外套绣花围裙,系绣花飘带,胸前佩挂蓝吊线牙签,有锸、夹、刀、虎爪等装饰品,腰间有绣满花纹的围腰,下着蓝色或青色宽裤,脚缠白色裹带,穿绣花鞋。未婚妇女梳一至二根发辫垂于背后,额前留有发穗。已婚妇女挽发髻,髻上有网兜,上别簪子。儿童衣服多花,喜戴鼓形菩萨帽,佩项圈、百家锁等饰物。

②白族女便装

女子内穿白色大襟衣,套黑色领褂,腰系绣花围裙,下穿青、蓝宽裤,脚踏绣花鞋,腿缠白色绑腿,头戴白色绣花或印花包头。朴素大方,美观飘逸,充分显示了白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

(4)白族童装

儿童的上衣多为颜色丰富的花袄和马甲式的背心,在外面围上挑花的肚兜。童帽的种类琳琅满目,款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模仿老虎、鱼、猫之类的动物造型,还有以几何体进行拼接的各种款式。在帽子上再加上许多珠串银饰,更加灵动别致,活泼可爱。对于儿童而言,银饰的种类并没有那么多,主要有百家锁、项圈和手腕上的银圈等,在圈上会系三根小的链子,链子尾端有锤、斧、铃、签等挂件,在小孩子玩耍期间,发出脆脆的声音,格外清脆怡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