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典范案例精品实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篇目解析

典范案例精品实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篇目解析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召开的一次“谈理想”的主题班会实录,但它绝非简单的文字实录,而是一篇鲜活的文章精品。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段谈话实录,是体现孔门礼乐思想的典范案例。因此,《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的是引人遥想神往的上古语境,它是整部《论语》中超越那些思想断片和哲理语录的真正文章,更成为记录谈话、实录会议的万世精品。

典范案例精品实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篇目解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召开的一次“谈理想”的主题班会实录,但它绝非简单的文字实录,而是一篇鲜活的文章精品。说是文章,是因为它层次井然,记叙波折;说是文章,是因为描写生动,人物鲜活;说是文章,是因为前后呼应,结构完整;说是文章,是因为场面逼真,内容丰富。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www.xing528.com)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成“问志、言志、评志”三个部分;依照起承转合,问志为起,子路、冉有、公西华言志是承,曾皙言志有新意引起孔子共鸣可为转,夫子评志为合;以对话组划分,师生共有四组对话。各种划分,说明这个实录记述的思路特别明晰,层次十分分明。虽说是对话录,但行文并不平板僵直。夫子的开场白和缓平易,但子路之对答急切直率;夫子与冉有、公西华的对话平缓轻柔,到了曾皙言志处又生出标新立异的波折。而孔子和曾皙的对话中包含着几次波动:曾皙“舍瑟而作”与“异乎三子者之撰”的言行生出了第一个波澜,夫子一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把话题引入平常轨道;但曾皙“文艺范”的言说引发夫子喟然长叹,自愿与点,这是第二个波澜;集体谈说结束,应该归于平静,但是“曾皙后”,可结而不结,曾皙一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再起波澜,夫子“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含糊其辞,一波又平;曾皙问个不休,“夫子何哂由也?”一波恰平,再起一波,夫子不得不解释评说,才收束全文。

一般谈话录,以能忠实记述人物言语为追求,但这份实录中,往圣先贤个个形象鲜明,风神凛然如生。夫子蔼然可亲,循循善诱,既有师者风范又显圣人本真性情。“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开场白首先申明年龄不是阻碍了解的鸿沟和限制沟通的障碍。不端架子不摆资格,放低身段,平等交流真诚对话。孔夫子善于开启话题,引发学生表达欲望,“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夫子一语未了,还未请他表达意见,直率躁急、自负好强的子路,就当了“课堂发言积极分子”,率先发言径自对答。虽然言语当中雄心勃勃自信满满,不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破摊子、烂国家为难事,表白自己乐愿担当,尽力收拾危国颓势,积极经兵振武以富国治民,任事用世的志向雄心。冉有内敛而务实,出言有分寸,说自己能够搞好民生,但是不堪礼乐教化的重任。公西华谨慎低调表达了自己愿意学习参与、实践儒士在外交或祭祀中应职应分的赞礼工作,他是小师弟,年岁最小,谦逊虚心,说话含蓄,修养很好。曾皙表现“另类”,潇洒自然,他的谈话有些“顾左右而言他”,不及经国足民、盟祀典礼等大事实务,以浪漫语句描述出一种悠然自得、飘然世外的人生图景,他梦一般的表白却激起孔夫子的共鸣。孔夫子情不自禁,喟然叹息深表赞同,体现了夫子不只是懂得教学导入或谈话策略的教师,也是一位直见性情的长者,这位“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交流中是一位“心在现场”能把自己“摆进去”的真人。子路言不由礼,夫子只是“哂之”;曾皙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孔夫子也只是说“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曾皙眼明好问,问个不休,他也不遮遮掩掩装腔作势,坦陈对三人应答的看法和评价。教师与真人,两相互补相得益彰,使孔夫子的形象更为可敬亲切。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再配以精准微妙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得这篇谈话记录斐然成章,与众不同。

子路不等老师提名,率先答问,“夫子哂之”,意味深长但语焉不详。四人应答完毕,曾皙后出,再发两问,从而照应前文伏笔,还生出总体评价,补足文意。所以,这篇谈话录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这一段谈话实录,是体现孔门礼乐思想的典范案例。孔夫子称呼学生,全直呼其名,但记述者对各位先贤则敬称以字。学生答问,按照长幼依次进行。虽说曾皙年龄仅小于子路,但是他在一旁鼓瑟作乐,因此夫子最后问他,而他的言志又与众不同,无论从礼数还是行文讲,安排都堪称天衣无缝。而正因为有曾皙鼓瑟,消除了整体进程的单调,营造了和乐氛围,使得整个过程彬彬有礼,整个场面其乐融融。

因此,《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的是引人遥想神往的上古语境,它是整部《论语》中超越那些思想断片和哲理语录的真正文章,更成为记录谈话、实录会议的万世精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