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战争典型战例—《导弹定制毁伤导论》

信息化战争典型战例—《导弹定制毁伤导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战虽然时处机械化战争时代,但这场战役具有典型的信息化特征。信息战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以至于一些学者认为,贝卡谷地空战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先例。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场牵涉国家最多、规模空前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信息化战争典型战例—《导弹定制毁伤导论》

(一)贝卡谷地空战

贝卡谷地部署着叙利亚的19个萨姆-6防空导弹营和228枚萨姆-6防空导弹。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在萨姆-6防空导弹面前栽了跟头。此外,贝卡谷地有着联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贝鲁特的国际公路,是一个战略要地。1982年6月9日,以色列打着进攻驻在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旗号,经过精心准备,对盘踞在黎巴嫩贝卡谷地的叙利亚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进行了奇袭,仅用6 min就让叙军的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化为一片废墟。此战虽然时处机械化战争时代,但这场战役具有典型的信息化特征。

1982年6月9日下午2时14分,由F-15和F-16战斗机为空中掩护,载有激光制导炸弹的F-4和A-4轰炸机从以色列埃其翁空军基地先后起飞,飞往贝卡谷地。以色列先以数架“侦查员”和“猛犬”无人机充当诱饵,诱使叙军萨姆-6导弹的制导雷达开机。制导雷达一开机,无人机立即把截获的无线电信号传给E-2C“鹰眼预警机,“鹰眼”再把这一信息传给F-4“鬼怪”式战斗机。“鬼怪”获得信息后,发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准确无误地摧毁萨姆-6的制导雷达,使萨姆-6顿时变成“盲人”。与此同时,无人机还把截获的信息传送给埋伏在贝卡谷地山脚下的大量“狼”式地对地导弹。在“狼”式和“百舌鸟”导弹的双重攻击下,萨姆-6导弹防御系统被彻底摧毁。此战终结了自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萨姆-6地空导弹令以色列和西方倍感神秘而恐惧的历史,在世界压制防空作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十分深远。

贝卡谷地空战,以军应用了两架E-2C“鹰眼”预警机,一架承担雷达预警任务,一架承担电子干扰任务,可为以军获取敌方雷达信息和对敌机电子信息干扰提供便捷,叙机临近贝卡谷地上空,率先遭到以军电子战飞机的强电磁干扰,甚至有的叙机飞行员肉眼都看见了以军的F-15战机,但机载雷达荧光屏仍然一片空白。同时,以军也利用了雷达获取信息的特点,对萨姆-6导弹防御系统获取战斗机目标信息的特性采用特殊改造的无人机进行诱骗,成功获取防御系统的雷达信息,为后续战机的精确打击提供信息支撑。在这次会战中,双方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导弹、电子战设备、新型坦克、装甲车等,尤其是以军充分发挥了先进武器装备和电子信息对抗的作用,巧妙地运用高新电子战技术,取得了近乎82∶0的战绩,在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成为压制防空作战史上的经典战例,充分显示了电子信息战在空战中的巨大作用,从此拉开了信息化战争的序幕。信息战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以至于一些学者认为,贝卡谷地空战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先例。

(二)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战争自1991年1月17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历时42天。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场牵涉国家最多、规模空前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共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多国部队对伊进行空袭作战。1月17日凌晨,多国部队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空袭行动,首先使用“地狱火”导弹摧毁了伊边界的两座预警雷达站,随后F-117A隐形战斗机攻击了伊南部和西部的两个防空作战中心。这两次成功突击,为后续大批非隐形作战飞机的空袭开辟了空中通道。在开始的24小时内,多国部队空军共发动了3波空中攻击,出动飞机1 300多架次,其中包括固定翼飞机812架,美海军发射了106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多国部队共击中巴格达市内及附近约40多个关键节点目标,包括十多个指挥机构,十多个防空和配电设施,10个C3I节点及其他目标群的若干设施。至此,萨达姆的指挥和控制中心以及战争所需要的关键性基础设施被彻底摧毁。第二阶段,多国部队对伊实施“沙漠军刀”行动,展开全方位的地面进攻。

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通过大规模空袭作战毁瘫了伊方雷达预警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导航控制系统,造成伊军“眼盲” “耳聋”,削弱了伊拉克的战争潜力,打击了伊军的抵抗意志,使之有限的技术兵器无法发挥作用。失去指挥控制中心、战略兵器基地、重要机场和港口、后勤装备基地等要点和要地,伊方就失去了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信息权的能力,进而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海湾战争是一场典型的高技术战争,多国部队对伊军实施了“外科手术式”作战行动,“外科手术式”作战成为一种新的作战样式。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代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是遂行“外科手术式”作战的物质基础。这种新的作战样式通过对敌方要害目标或作战系统关键节点进行突然袭击和精确打击,一举达成作战目的。

(三)科索沃战争(www.xing528.com)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这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在其传统防区外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整场战役共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1轮至第3轮空袭,共出动各型作战飞机600余架次,动用了F-16、F-18、EA-6B等先进战机和B-52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发射“战斧”巡航导弹重点打击南联盟的航空系统,包括机场、雷达、导弹发射阵地、通信等设施;第二阶段,实施了第4轮至第7轮空袭,重点打击南联盟指挥中心、基地等核心军事目标,以毁瘫南联盟军事运作机制;第三阶段,通过第8轮至第37轮空袭行动,重点打击防空设施、指挥控制系统、基础设施、作战部队等5类重要目标;第四阶段,从第38轮空袭开始直至战争结束,开展大面积、全天候、不停顿的饱和轰炸,逼迫南联盟达成谈判协议,并开始撤军。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充分运用空中的绝对优势,运用80多颗卫星、各型战机、各类炸弹,对南联盟的40多个城市的496个军事和民用目标及520个战术目标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的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 000亿美元。

科索沃战争采取了一种“陆、海、空、电”等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作战空间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而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这样,分布在广阔空间的多种类型的武器装备,可在特定空间内,形成瞬间巨大毁灭性的打击力。可见,科索沃战争是依托信息优势实施远程、中程、近程精确打击和高空打击为主的非对称、非接触性战争。北约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大量使用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将GPS跟踪定位、激光测距、卫星远程通信、实时数据快速处理与弹头一体化设计及综合运用,是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信息与火力的一体化结合,构建了早期的一体化C4 KISR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典型代表。在此次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运用之普遍、作用之突出、方法之灵活、效果之显著,都是海湾战争无法比拟的。信息主导在战争全过程中真正得到了体现。因此,将科索沃战争视为信息化战争走向成熟的开始。

综上,战争的变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科技与新战术的结合和运用。战争形态的演变与历次工业革命息息相关。毁伤技术和手段的发展脉络无不镌刻着毁伤目的和毁伤目标的发展烙印。纵观战争的全部发展历史,横跨战争的所有发展阶段,对照毁伤手段、毁伤目标的发展轨迹,可以得到毁伤与战争相互依存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中也可以推演出未来战争毁伤的发展方向,如表1.1所示。

表1.1 战争形态与毁伤发展演变规律

毁伤是对核心战斗力的毁损,始终是战争的物质暴力手段。毁伤是科技发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服从于剥夺战争意志的战争目的。毁伤能力要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要求,毁伤模式要适应新的目标形态和特性。毁伤能量从单一的机械能逐步发展到所有的六种传统能量形态,即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及核能。不仅如此,新的能量形态如信息能、认知能、协同能等,也逐步引入毁伤能量的大家族。从这个意义上讲,毁伤的发展历史是不断发现、利用毁伤能量种类和方式的演变史。

【注释】

[1]1 n mile=1 852 m,只用于航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