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安全气囊:创新思维的成果

汽车安全气囊:创新思维的成果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的结论是对2—6岁的幼儿而言,在面临严重的伤害时,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的防护功能是差不多的;不过对于防止轻微的伤害,儿童安全座椅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作者认为简单便宜的安全带与儿童安全座椅的功效相差不远,但同时也指出目前汽车的安全带是为成人设计的,除非安全带可以按身高来调整,否则这只不过是实验得出的结果而已。

汽车安全气囊:创新思维的成果

安全气囊的基本理念非常简单,它就像枕头一样,缓冲撞击的力度。不过站在工程学的角度,它其实是个相当精密复杂的设计。安全气囊的控制单元要有各种感应器,用来测量汽车减速的速度、撞击的力度、撞击的角度、车轮的转速、刹车压力等,以决定要不要打开安全气囊。简化的标准是,当汽车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撞上一个固定障碍物时,控制单元会启动安全气囊,这个标准也可以转换成当汽车以每小时30—40公里的速度正面撞上一辆同样大小的静止汽车,因为静止的汽车可以移动,所以产生的撞击力度比固定障碍物要小。

事实上,控制单元使用相当复杂且是商业机密的算法,并考虑更多不同的因素来做决定,以避免该引发时不引发、不该引发时又引发的错误。当控制单元决定打开安全气囊时,氮气会在撞击发生之后1/20秒内进入安全气囊,1/10秒内把安全气囊充满,而且基于安全考量,氮气会在3/10秒之内完全从安全气囊里排出。我们眨眼睛的速度大概是2/10秒,而整个安全气囊的作业几乎是在一眨眼之间完成。然而安全气囊不能取代安全带,只有辅助提高安全性的功能,且有使用的风险,特别是婴儿,在交通事故的记录里,有几个案例是婴儿头部被安全气囊撞击而受伤甚至死亡。

2006年畅销书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的两位作者,在2009年又出了第二本书《超爆魔鬼经济学》(Super Freakonomics),书里有一段比较了在汽车上,婴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和安全带的安全性。作者的结论是对2—6岁的幼儿而言,在面临严重的伤害时,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的防护功能是差不多的;不过对于防止轻微的伤害,儿童安全座椅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作者认为简单便宜的安全带与儿童安全座椅的功效相差不远,但同时也指出目前汽车的安全带是为成人设计的,除非安全带可以按身高来调整,否则这只不过是实验得出的结果而已。(www.xing528.com)

死人的开关

当高铁的驾驶员打瞌睡,或者像纽约地铁驾驶员心脏病突发时,操作系统会有种种对应的做法。例如,高铁的驾驶员每隔60秒必须操作相同的仪器——汽笛、定速按钮、刹车控制把手等,如果在60秒内相同仪器的操作没有执行,蜂鸣器及警示灯就会启动了;地铁的驾驶员要按住把手,车辆才会前进,如果他把手放开,刹车就会自动启动。这种装置有个听起来可怕的名词,叫作“死人的开关(Dead Man's Switch)”,意思正是假如驾驶员不幸身亡时控制安全的开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