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光地清初经学成果与童年求学经历

李光地清初经学成果与童年求学经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环境的熏陶也使少年李光地的心中埋下了读书的种子。[45]李光地成年后在天文、历算、理学、汉学皆有涉及,皆有所成,都是受其童年求学经历的影响。李光地考中进士之前,还是以博览为主,并没有一定之规,涉猎比较广泛,四书、五经、性理、律吕、程朱、陆王都有学习。[49]“五年丙午,公二十五岁。夏,始明律吕之学。”

李光地清初经学成果与童年求学经历

李光地居于安溪湖头感化里[34],《李文贞公年谱》载:“初祖君达,始迁安溪感化里之湖头乡。”[35]安溪属于泉州府,泉州历来是重要的通商口岸,湖头也属于交通枢纽,所以当地经济贸易比较发达。据《安溪县志》记载,“湖头属感化里,在县北六十里,上达汀、漳,下连兴、泉。商旅毕至,舟车可通;居民环绕,绣壤相错;其间市肆,倍于邑内;土风文物,非别里所得而班也;故府志称‘小泉州’云。”[36]

李光地自幼好学,据《年谱》记载,“未就塾已识字,见关侯庙有忠义二字,辄取灺炭摹肖之”[37]。5岁入幼学,“读书背文,颖悟过人”,13岁“毕诵群经”。不过李光地并非天资聪慧,更多的是后天努力。“厚庵少时天资平常的很……他只是读书不歇。”[38]《榕村谱录合考》也记载:“公尝曰:吾年十七,值秋热,病痢,几殆。已愈,乃立志向学。按行状,时家计已大罄,益自刻苦,穷日夜,专心一力。尝积月危坐,不就枕席。”[39]李光地之所以学业有成,离不开他的持之以恒。

家庭环境的熏陶也使少年李光地的心中埋下了读书的种子。李光地家学渊源颇深。祖父李先春,字克建,号念次,“少聪明倜傥,善通达古人事……性喜书,且爱儒者”;父亲李兆庆,字赖甫,“尤笃嗜正学……淹博宏深”;伯父李日燝,字葆甫,号渔仲,“天性纯厚,幼善属文,年十八入庠,试辄高等。顺治甲午贡于乡”;叔父李日熺,字性甫,“先春季子,幼卓立自振,入庠有声”。[40]可见李光地生长于一个诗书之家。

李光地少时经常受到家里长辈的启蒙,如《年谱》记载,顺治五年戊子(1648),李光地7岁,“从母就学于外祖家,外祖教以诗”[41];“(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年十六,受学于家庭”[42]。他尤其受到父亲及叔父的指点,李兆庆指示李光地,治学应该祖宋禘汉、先经后史,天文地理、兵法算术都要涉及。《榕村谱录合考》载:(www.xing528.com)

赠公(李兆庆)出故书数麓,诠次指授,趋庭提耳。祖宋而禘汉,先经而后史,用以端学术,正趋向。……按赠公家传,先生教子,必备于熟诸经,博及天文、地理、六韬九章之言,悉俾了然于心口。[43]

顺治七年庚寅(1650),李光地9岁,“塾课之暇,季父西冈(李日熺)夜授以《离骚》。”[44]对这件事,李光地多年以后还念念不忘,他说:“余九岁,季父授以《离骚》,故至今上口不落一字。”[45]李光地成年后在天文、历算、理学、汉学皆有涉及,皆有所成,都是受其童年求学经历的影响。

李光地考中进士之前,还是以博览为主,并没有一定之规,涉猎比较广泛,四书、五经、性理、律吕、程朱、陆王都有学习。《年谱》载:“(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公十八岁,始讲性理之学。”[46]“十七年庚子,公十九岁,纂《四书解》一部。”“十八年辛丑,公二十岁,补诸生,纂《周易解》一部。”[47]“(康熙)三年甲辰(1664),公二十三岁,始注《洪范》。”[48]“四年乙巳,公二十四岁,辑《历象要义》。”[49]“五年丙午,公二十五岁。夏,始明律吕之学。”[50]“二十一至二十五岁看陆子静、王阳明集及诸杂书。”[51]广博涉猎为李光地后来治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