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高效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高效学习即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比如,沈德立等认为,高效率学习是一种狭义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知识的内存联系,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学习,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1]沈德立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效率学习的五个基本特征:学习过程高速度、学习方法科学、学习策略运用得当、学习结果高质量,学习有乐趣,并据此提出了学习高效率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高效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高效学习一直是现代学习理论教育理论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导致了知识体系和数量的几何级增长,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知识学习难度。因此,如何在大量的信息和新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成为今天的学习者和教育研究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高效学习已经成为今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今天基础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高效课堂改革相比,人们对高效学习的研究和应用似乎还稍显不足,目前,众多的教育研究学者都未能对高效学习做出一个统一的界定。

最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高效学习即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这种观点认为所谓高效学习即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回报的一种追求效率的学习方式。比如,沈德立等认为,高效率学习是一种狭义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知识的内存联系,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学习,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1]沈德立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效率学习的五个基本特征:学习过程高速度、学习方法科学、学习策略运用得当、学习结果高质量,学习有乐趣,并据此提出了学习高效率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他认为,在知识呈现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情况下,选择性注意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前提;元认知是高效率学习的监控系统;非智力因素是高效率学习的动力源泉;学习策略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保障;内隐认知,特别是内隐学习是高效率学习的特殊形式。[2]

刘善循认为,所谓高效率学习,是指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依据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应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发挥学生学习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单位时间内能更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达到培养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习效果的过程[3]

“罗扎诺夫(G.Lozanov)认为,高效率学习与个体的情绪有密切关系。所谓高效率学习就是个体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学习。他认为,情绪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情绪色彩,它是影响个体未来的行为选择和诱发个体行动时大脑内在的生化物质准备。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大脑功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消极的情绪,降低学习效率。对于积极情绪的表达和高效率学习的关系,罗扎诺夫(G.Lozanov)认为,将情绪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不仅会促进大脑功能的进一步增强,提高活动效率,而且会让个体感到幸福[4]。(www.xing528.com)

对于高效学习的界定并未有统一的认识,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认识倾向:第一,认为高效学习首先应强调有效学习。认为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更无高效而言;有效学习是能够真正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是能推动能力和态度发展的学习。第二,认为高效学习是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这种说法追求的首先是学习的量而不是质,只是注重单位时间的效率。第三,认为高效学习,所谓“高效”是指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既减轻学习负担,又提高学习质量。第四,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高效学习进行理解的。高效学习意味着学生以相对较少的“投入”获得相对较多的“产出”,就是说,高效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发展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而且还能相对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这样学生既不会因为负担过重而影响身心发展,还可能有相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主动发展”,去形成个人的兴趣和优势。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不妨把高效学习界定为一种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依据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应用科学的学习策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益,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和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