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联经济成就:世界百年大变局之一

苏联经济成就:世界百年大变局之一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29年开始,苏联加速进行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苏联成了工业强国,工业品的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长期受日用消费品短缺之苦。苏联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成为一个工业强国,令世人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是率先恢复被战争破坏经济的国家,但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改革,苏联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更加严重。苏联的发展态势并没有延续下去。

苏联经济成就:世界百年大变局之一

沙皇俄国是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也成了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和稳固政权后,面临的重要任务是补上生产力发展不足这一课。列宁在1921年春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质是承认农民的利益,给予农民经营自主权,带领农民一道建设社会主义。在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很快就解决了吃饭问题。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市场发展起来了,满足民众生活需要的私人工商业得到了发展。但是,这种渐进式的道路不能满足斯大林迅速使国家强大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生产由个体农民自主决定的政策无法满足迅速扩展的城市和工业化的需要。1929年,苏联发生了政策大转变,经济体制从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商品经济转向了发展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为此,苏联制订了高指标的五年计划”,推动国家向着工业强国跃进

从1929年开始,苏联加速进行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时正值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一片萧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热火朝天。经过20世纪30年代的建设,苏联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从欧洲的弱国变成了欧洲的强国。苏联在世界工业品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从1913年的2.6%升到1937年的13.7%。1938年,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到1940年底,苏联工业总产值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增长了7.5倍,重工业产值增长了14倍,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增长了40倍。苏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一定改善,并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立了75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建设了大型冶金工厂、机器制造企业和电站,生产出许多以前不能生产的产品。交通网有了极大扩展,1940年的铁路里程达到了10.61万公里(1913年5.8万公里),并建设了莫斯科地铁和莫斯科运河。1940年,苏联年产钢1800万吨、煤1.6亿吨、石油3100万吨、电483亿度。苏联成了工业强国,工业品的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为了保证工业化,推行了农业全盘集体化,农民的反抗破坏了生产力,在集体化高潮时期发生的大饥荒夺走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斯大林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不同,社会主义工业化要从先发展重工业开始,要以重工业为中心和基础,要把资金和资源优先分配给重工业,集中力量高速度发展重工业,尽快建立强大的重工业基础和国防工业基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长期受日用消费品短缺之苦。为了使新生的社会主义能够生存和发展,为了美好的未来,人民满怀社会主义激情,努力建设新社会。(www.xing528.com)

苏联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成为一个工业强国,令世人震惊。西方学者也承认,“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贫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1]。斯特朗写的《斯大林时代》更是对苏联的成就赞誉有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主要依靠自己的工业基础,与德国法西斯打了一场海上、空中、地上的立体化战争,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解除法西斯对列宁格勒的封锁等,显示了苏联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是率先恢复被战争破坏经济的国家,但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改革,苏联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更加严重。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才开始进行一些改革,首先提高了粮食的价格,扩大了农民的宅旁园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工业发展中,也比以往更重视解决日用消费品短缺的问题。在政治气氛缓和的背景下,人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50年代不仅出现了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还出现了“苏联经济奇迹”。从1950年代开始,苏联实现了自身发展中的一次战略跃进,从发展速度看,苏联的GDP增速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1953—1964年间,苏联新建了8070家企业,有7.146亿平方米的住宅被投入使用,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国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是10.3%。苏联的人口总数在1953—1964年间从1.88亿增至2.267亿。1962年,苏联城市人口数(1.112亿)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1.086亿)。国家处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先锋队中,首次开辟了通向宇宙之路,为实现超前的社会纲领创造了前提。苏联率先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把人类送上了太空,建造了破冰船。苏联的发展态势并没有延续下去。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通过“宫廷政变”的方式上台后,不思进取,不支持总理柯西金进行的改革与调整。1968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后,苏联的改革停止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体制的潜力被耗尽。苏联错过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大行其道,积累了大量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