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法西斯主义:世界最危险敌人!

德国法西斯主义:世界最危险敌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会主要任务是制定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反对新的战争危险的策略和方针。其中所反映的纳粹德国的法西斯理念比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更残暴、更反人类,把法西斯主义定位为最反动、最富侵略性、最恐怖专政的政权是恰当的。[7]德国法西斯主义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一步步走上扩张之路。在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扩军备战,甚至开始侵略他国之时,维护现行国际秩序的力量却极为虚弱。

德国法西斯主义:世界最危险敌人!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代表大会的有65个国家和地区的510名代表,其中有表决权的371人。大会主要任务是制定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反对新的战争危险的策略和方针。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会上作报告,指出:法西斯主义是最反动、最主张民族侵略主义、最抱帝国主义野心的财政资本家的公开的、恐怖的专政,为了反对和战胜法西斯,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劳动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在内的各国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此时,希特勒上台只有两年多,刚刚走上重整军备之路,如果各国都能接受季米特洛夫报告对法西斯的定性,认清了希特勒的本质,积极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完全有可能避免后来的悲剧。

希特勒要干什么并不是什么秘密。在他所拟定的纳粹党纲领和《我的奋斗》中都有明确表述。其中所反映的纳粹德国的法西斯理念比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更残暴、更反人类,把法西斯主义定位为最反动、最富侵略性、最恐怖专政的政权是恰当的。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和“生存空间论”。希特勒不仅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扩张主义,还大肆宣扬种族主义

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战争前,最先侵犯的对象是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就提出要对犹太人使用暴力,把消灭犹太人作为他的首要任务。在希特勒看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未战败,而是被犹太人以及犹太人所鼓动的人们用匕首在背后刺了一刀。希特勒把德国的失败归咎于犹太人是毫无根据的,无论是在一战中,还是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犹太人都没起到过决定性作用。希特勒反犹的基础是种族主义,把人像动植物那样分成种类,可以根据效用标准消灭某些人种。在希特勒看来日耳曼人所属的雅利安人种是优越的,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该被消灭。当犹太人资产被没收后,德国的大小企业利益均沾,他们自然也不会反对希特勒消灭犹太人的计划。

希特勒发动战争的主要理论是使空间适应人口说。德国在一战中丧失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他绝不是只要收回这些领土,而是要不断为他所谓的“优秀”的人种争取生存空间。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越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5]也就是说,世界要由这个“优等”的日耳曼民族的德国来统治。希特勒宣扬所有日耳曼人在一个大德意志国家中统一起来,这是明显违背《凡尔赛和约》的。希特勒吞并奥地利、侵占苏台德,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和波兰境内日耳曼人居住区。这些打着种族主义旗号的侵略行为,让人民盲目跟随他进行战争。

希特勒动员民众的重要手段是民族主义,德国要为一战雪耻。德国是同盟国中最强的,当然也是协约国最重要的敌人,《凡尔赛和约》力图进一步削弱德国,使其不能东山再起。但在许多德国人看来,这对德国是不公平的,德国要对此进行报复。同时,有个社会阶层不可忽视,正如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所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身,对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就是以中产阶层和中低阶层为主信仰国家主义的士兵阶层。这一群德国青年男子,在1918年11月苏俄因革命退出战争之后,痛失杀敌立功的良机,对人生英雄岁月的不再而大感怅惘。”“1914—1918年间的战事虽然可怖,对这些人来说,却是一场重要的经验,带给他们无比的激励。军服纪律、牺牲——不管是自我还是他人的牺牲——以及鲜血和权力,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的意义。”[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战的和平主义思潮与运动在欧洲发展,但对这些好战的人士却没有发挥制约作用。(www.xing528.com)

希特勒强调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切听命于元首。希特勒是通过合法手段上台的,他上台后首先做的就是破坏原来的政治规则。1933年2月27日纳粹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污蔑共产党人所为,宣称第三国际策划国会纵火案,并逮捕了3名共产国际驻德的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以此为借口,希特勒达到了重新选举国会的目的。在1933年3月5日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得到了44%的席位,国家人民党宣布与纳粹党合作,共占了52%的席位,纳粹党强行通过了特别授权法,希特勒因此可以不通过议会自行制定规章以代替法律。特别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在一个月内取缔了所有非纳粹党,建立了纳粹独裁政权。希特勒借助冲锋队党卫军全面控制社会,整个社会被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政治统治对人的非政治生活无孔不入,社会彻底政治化了。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反纳粹的力量受到严重摧残,已经无力再与希特勒进行斗争。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欧洲大陆上只有法国共产党还没有从政坛上消失。

无论是国土面积和经济军事潜力,还是地理位置和人口,德国都是欧洲的强国,正是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扩大了法西斯的影响。“1933年初,希特勒若不曾夺取德国政权,法西斯主义绝不可能变成大趋势。事实上,意大利地区以外,凡是稍有成就的法西斯运动,都在希特勒上台之后方才成形。”“法西斯潮流之所以对欧洲造成较大冲击,全是因为当时德国国际霸权地位不断提高之故。”[7]德国法西斯主义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一步步走上扩张之路。待到其战略部署完成,为了消除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德国率先同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

在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扩军备战,甚至开始侵略他国之时,维护现行国际秩序的力量却极为虚弱。面对国际社会挑战现状的势力不断膨胀,并倾向于采取战争等极端方式解决问题,英国、法国等维护秩序的力量却无力回应,想通过绥靖主义息事宁人,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和军国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