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黎塞留的性格及抱负-《三十年战争史》的关键角色

黎塞留的性格及抱负-《三十年战争史》的关键角色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黎塞留不可谓不勇敢。在黎塞留的政策中,拿破仑的“一切为了人民,但不为人民所有”的执政理念也展现得淋漓尽致。黎塞留制定的内外政策都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黎塞留能准确抓住事情的关键所在。黎塞留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后,便会非常满足。黎塞留去世黎塞留去世不久后,他辅佐过的君主也追随他而去。

黎塞留的性格及抱负-《三十年战争史》的关键角色

1642年去世前的黎塞留

路易十四、拿破仑不同,黎塞留称得上是少数几个一生都在为法兰西王国积累财富政治家之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和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一样,黎塞留也是一个既重行动又重思考的人,但这两种性格成分在黎塞留身上所占比例与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有些区别。黎塞留身上果敢行动的成分少了些,谨慎思考的成分多了些。在对是否能够成功的条件判断上,没有谁能像黎塞留那样敏锐;预计方案推行有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也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会主动放弃。黎塞留不可谓不勇敢。作为一个多年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人,他一生都面对着法兰西封建贵族的强大挑战,而支持他的只有身体羸弱的国王路易十三。黎塞留的内心得有多么强大!在打击法兰西民族的敌人时,在打击肆意剥削农奴、只顾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的封建贵族时,黎塞留确实严酷无情,毫无恻隐之心。在当时的法兰西王国,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君主专制制度,工商业才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思想意识才能打破禁锢,穷人才能免受蹂躏。

让-巴普蒂斯特·科尔伯特

安尼·罗伯特·雅克·杜尔戈

黎塞留一生的奋斗目标众多,但他只实现了少数几个。他会考虑数代以后政治家应该做的工作,但却不会去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正如弗朗西斯·培根勾勒出了艾萨克·牛顿和迈克尔·法拉第时代的科学发展方向一样,黎塞留则描绘出了让-巴普蒂斯特·科尔伯特[4]时代、安尼·罗伯特·雅克·杜尔戈[5]时代甚至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发展方向。

在黎塞留的政策中,拿破仑的“一切为了人民,但不为人民所有”的执政理念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这种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兰西政治家治国理政的优缺点。在封建贵族的长期压迫下,无助且无奈的人民看到王权强化时,纷纷拥护君主专制制度。他们殷切期盼维护他们利益的铁腕人物出现。站在17世纪法兰西人民的立场上看,黎塞留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不应该受到世人的谴责。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看到英格兰革命引发内乱时,黎塞留对英格兰多么鄙视和不屑。然而,英格兰人在内战中不仅学会了服从政府管理,而且明白了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好的政府。对一个国家来说,学会择优汰劣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过程虽然慢了一些,但总比不明方向地狂奔要好得多。

黎塞留制定的内外政策都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在国内政策制定上,他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派系利益。但在外交政策制定上,他并没有站到“欧洲利益大于法兰西利益”的高度上。不过,在打击西班牙支持的清除异教行动时,他好像站在了其他民族的立场上。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真正关心那些民族的命运。他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法兰西人民也深受其害。正如当代人认为当时布赖萨赫由法兰西军队占领还是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占领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一样,我们在看待黎塞留政策的目的时,也不必去想三十年战争以后的事情。(www.xing528.com)

然而,世界的进步并不总是仅依靠政治家的动机就能实现的。为了使法兰西王国强大起来,黎塞留必须寻求外界的帮助,而且是最大程度的帮助。一般人的做法是,要么像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那样依靠军队的实力,要么像斐迪南二世那样依靠神圣罗马帝国制度的影响力。黎塞留则技高一筹。他深知,世上再没有什么工具能比人民的反叛之心更强大的了。人民生出反叛之心,说明他们对邪恶势力的长期压迫已经忍无可忍。他们想要反抗,但却不知如何进行,而黎塞留恰恰深谙此道。

在英格兰,黎塞留支持议会反对王室;在神圣罗马帝国,他支持诸侯们反对帝皇帝;在意大利,他支持各地的独立运动;在西班牙,他支持各行省反对西班牙的君主专制。如果这些反叛运动与黎塞留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无关,那么他是根本不会费心思去关注的。然而,在选择支持的所有的反叛运动时,他都能洞悉涉事各国人民的心理诉求,并引导他们将这些诉求适时地表达出来。

这正是黎塞留与后世负责法兰西外交政策的那些政治家的区别所在。那些政治家只要看到削弱强邻实力的机会,就会立即投身其中,而不考虑是否值得去这样做。他们支持过1860年的意大利分裂运动[6]和1870年的德意志分裂运动[7]。黎塞留能准确抓住事情的关键所在。在与哈布斯堡家族的斗争中,他无疑是想借助天主教联盟的力量而非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和新教诸侯的力量。然而,在看到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的事业更有前途后,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天主教联盟,开始支持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为了实现政治目的,他不惜改变自己的初衷。

黎塞留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后,便会非常满足。他从不做能力范围以外的事,不会毫无目的地主动出击,也不会因为位高权重而作威作福。他处心积虑,最终将阿尔萨斯收入了法兰西王国囊中。在占领皮内罗洛[8]后,他控制了阿尔卑斯山脉的所有关隘。但与拿破仑不同,他从未想过要建立一个法属莱茵联邦或法属意大利王国。他不愿大张旗鼓地去干涉邻邦的任何事务

黎塞留去世

黎塞留去世不久后,他辅佐过的君主也追随他而去。1643年5月14日,路易十三驾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