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岁幼儿心理特点 学前教育学

2岁幼儿心理特点 学前教育学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豆豆的案例可以看出,2岁幼儿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为固执,不听从成人的吩咐,有时不让他做的,他非要做。幼儿反抗的行为处理不当会导致任性、执拗等不良品质。2岁幼儿的词典里没有“分享”这个词,他们不会把自己的东西给任何人,而只会说:“这是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费力去教一个2岁的幼儿懂得“分享”,因为这样做违背了幼儿的天性。

2岁幼儿心理特点 学前教育学

1.充满依赖与独立的矛盾

【案例】

小美是个2岁的小宝宝,她是妈妈的“小尾巴”,每次妈妈出门的时候她总是拉着妈妈的裙子,有人过来说话,她就藏在妈妈的身后。

豆豆是个2岁的小男孩,他喜欢去公园里玩滑滑梯。在外面玩久了,妈妈跟他说:“回家吧。”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要玩呢。”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对于2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同时具有许多明显矛盾的特点: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特性。他们处于两个世界中:温暖安逸并且依赖父母的过去世界和充满刺激、独立自主的未来世界。由于许多令人兴奋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阶段,所以无论对父母、教师还是对幼儿来说都是挑战。

从小美的案例可以看出,2岁的幼儿在某些方面依赖心理强,他看起来非常明白谁能给他带来安全感,而且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豆豆的案例可以看出,2岁幼儿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为固执,不听从成人的吩咐,有时不让他做的,他非要做。幼儿反抗的行为处理不当会导致任性、执拗等不良品质。2岁既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是人生的第一个危机期。

2岁幼儿一般不在一起玩耍,各玩各的,这也正是他们独立性的一面。虽然他们喜欢看着别的幼儿玩耍,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喜欢自己玩自己的玩具。(www.xing528.com)

2岁幼儿的词典里没有“分享”这个词,他们不会把自己的东西给任何人,而只会说:“这是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费力去教一个2岁的幼儿懂得“分享”,因为这样做违背了幼儿的天性。幼儿在2岁时是否懂得与别人分享与他长大后能否成为一个慷慨的人并无任何关系。但这并不是说家长必须接受孩子的不良行为,相反,家长应该坚决而又和气地把玩具拿走,并还给它的小主人,同时应该马上用另一个使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只有在幼儿真正明白“分享”这个概念以后,他才能与他人分享。

2.害怕分离

许多正常的幼儿在1岁左右时都有一种害怕与父母分离的心理,这表明幼儿对寻找安全感的程度有了新的认识,即在父母身边就感到安全,能得到保护。也许就是这种本性,使得其他动物的幼崽总是紧紧地跟随在妈妈的身后,如小羊羔就是如此,一与母羊分开,就会低声咩咩地叫唤。小羊羔从一出生就具有这种焦虑感是很自然的,因为它们一出生便会走失。但是幼儿到了1岁左右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学会走路的时候,才具有这种恐惧感,一旦他们离开了家长,就会马上返回。由此可见,适龄幼儿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幼儿园游戏和生活,是其迈向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在这一进程中由于直接面临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幼儿经受着分离焦虑带来的“痛苦”。

3.愿意模仿成人

2岁幼儿是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的。比如,在一家诊所里,一个2岁的小女孩认认真真地用听诊器的探头放在自己胸部的各个部位,然后又戴上耳塞,可是她什么也听不到,因此流露出困惑的表情。在家中,小女孩跟着父母到处转,父母扫地时她也拿起扫把一起扫地;父母擦桌子时,她也拿起一块布来擦;父母刷牙时,她也拿起牙刷刷牙。这一切她都做得极为认真。通过反复不断地模仿,小女孩在技能上和理解力上均有了很大的进步。

幼儿通过模仿行为来习得相关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模仿行为就像小鸡啄米一样,是幼儿的一种天性,我们没有办法去避免;但是,我们却有能力让这种行为变得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