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课程目标简介-学前教育学

幼儿园课程目标简介-学前教育学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包括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简介-学前教育学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课程目标是形成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包括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1.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一种用具体的、可以操作与观察测量的幼儿行为表述的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客观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在陈述行为目标时行为动词应该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以幼儿园艺术领域为例,其中行为目标表述的具体内容有:

①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的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

②能够指出他/她所画或所做的东西中他/她认为重要的特征;

③能够对某些自己所画或所做的东西表达喜爱之情;

④能够对于观看和谈论他们所认识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表现出兴趣;

⑤能够评价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www.xing528.com)

⑥能够认识和比较不同艺术家的风格。

2.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强调在幼儿、教师与情景的交互过程中产生课程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么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关注的是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其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

生成性目标关注过程性,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有利于促进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和教师主动性的发挥。但是这种目标取向太过于理想化,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起来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教学研究能力,而且还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设计和实施,这很难保证在实践过程中的高效性。

3.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不规定幼儿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幼儿在具体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所以,表现性目标多被运用于艺术领域中,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意在达到幼儿多样化的反应效果,而不是反应的一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