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应用意识培养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应用意识培养的关键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能只顾中段,还要顾两头,即要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应用意识培养的关键

(一)应用意识的含义

关于应用意识,《标准》的提法是:“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这其中的第一个方面指的是一种主动“用”数学的意识,将“数学知识现实化”;第二个方面指的是对现实中的现象主动进行数学“抽象”的意识,将“现实问题数学化”。

(二)应用意识的培养

1.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一个完整的数学活动可分为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数学理论的应用三个阶段。传统数学教学比较注重中间环节,而忽视了其他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能只顾中段,还要顾两头,即要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

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可从两个方面去做。第一,提供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材料。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数学课程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史资料及实际问题资料。第二,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给学生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www.xing528.com)

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到哪里去”,就是指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小学阶段的许多数学知识,如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数学教育全过程中。第一,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贯穿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大领域的数学课程中。第二,在教学设计中,应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现实,合理地解读教材、拓展教材,积累素材,研制、开发、生成课程资源。第三,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同时关注生活情境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第四,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适当设计一定的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问题和一些实际操作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应用意识指向的广阔性,又要关注应用意识的主动性。

3.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