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实践探索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实践探索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治理实践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各地干部群众在国家政策推动下,结合实际改革创新。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要求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各地努力理顺街居关系,设立社区工作站,减少街道对居民自治组织的行政干预,减轻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行政负担,强化居民自治。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实践探索

社区治理实践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各地干部群众在国家政策推动下,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是统筹管理与服务。社区治理不仅需要管理,更需要做好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加强服务。一方面,各地加强社区治理力量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治安的人防、物防、技防,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方式,加强对重点场所和人群的服务管理,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另一方面,把为社区居民提供和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创新治理方式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各地加大对社会服务的投入,建立社区居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使社区有钱为群众办实事,有人为群众解难事。不少地方开始建设社区信息亭、社区信息服务终端等公益性信息服务设施,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

二是统筹民生与民主。各地社区努力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一些民生问题,例如生活服务养老托幼等,但是,大多数地方的财力有限,因此,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步骤解决。涉及社区治理的一些公共事务处理,例如,环境治理、公益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尊重社区群众的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一些地方把民主和民生结合起来,以民主促民生,让居民参与民生和社区公共事务讨论,发动群众献计献策。群众参与民生和社区事务决策,既是集中民智、优化决策的过程,也是保证民生和社区事务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途径。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要求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三是统筹德治与法治。21世纪以来,各地在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努力推动依法治理,用法律规范和约束公职人员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普通群众的普法教育,教育群众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做守法的公民,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公共事务。同时,重视思想道德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社区居民中倡导文明新风,进行“文明户”和“好人好事”评选,树立道德榜样,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www.xing528.com)

四是统筹维权与维稳。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各地从尊重和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入手,积极探索开拓居民诉求表达渠道,畅通民意反映机制,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在维护居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居民合法权利的维护和实现,是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激发社区活力、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五是统筹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社区治理说到底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社会主体对社区需求、社区关系的服务、调节、监控和管理。因此,社区治理既需要加强和改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同时也要扩大和改进政府之外的多种社会主体的社会参与。不少地方改革街道办事处体制、街居体制,扩大居民自治,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使其有能力承担政府转移的一些社区治理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构建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体制的同时,各地普遍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六是统筹体制改革与方法创新。一定的治理体制决定了治理方法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和幅度,而恰当的治理方法则可以放大科学合理的治理体制的积极作用。各地努力理顺街居关系,设立社区工作站,减少街道对居民自治组织的行政干预,减轻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行政负担,强化居民自治。鼓励和支持居民委员会依据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制度,为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减负增效。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取社区治理基础信息,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