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应用在城市治理中的探索

智慧应用在城市治理中的探索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市民,每一方都是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体。下面以上海、杭州、苏州为例,总结长三角在推动城市治理的智慧化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2017年,苏州市容市政系统以“智慧苏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为契机,探索物联网技术与城市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实现大数据平台的互联共享,发展行业管理及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推动城市管理转型。

智慧应用在城市治理中的探索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带动城市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有效途径,在人口、空间、人工智能等方面发挥着组合效应,为政府各部门、城市居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拓展了新的渠道和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践表明,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效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了政府治理模式从过去的“找政府办事”向“政府主动服务”转变。然而,当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不够,居民的参与体验不足,导致政府部门单方面主导的“一头热”现象;有的城市在技术条件和产业基础不成熟的条件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不足、资源浪费等现象,同时,应用了先进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技术,而传统的管理理念却没有相应转变,存在与新型管理模式和手段不匹配、不适应等问题。此外,智慧城市建设对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具有高度依赖性,如何避免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是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数字城管或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而是推动城市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的重要途径。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市民,每一方都是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体。未来,在长三角智慧城市建设中,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政府部门在大数据的共建共享和部门整合联动方面要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要更加注重引入市场力量,充分发挥企业、社会和城市居民的积极作用,共同参与制定智慧城市的战略规划与路线图,共同参与智慧城市的多元治理,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治理结构。此外,要更加注重信息安全,除不断升级更新信息基础设施之外,还要运用立法手段确保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形成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下面以上海杭州、苏州为例,总结长三角在推动城市治理的智慧化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1.上海

上海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良好,当前正在加快推进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领域深度应用智慧城市技术,着力打造纵深立体的城市管理信息化网络;在基层深入推广智慧城管应用,上海全市的213个街镇已基本完成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覆盖超过50%的村居工作站;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实现智慧食监的全覆盖,建立了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截至2018年3月底,平台已有近4万家企业注册,累计可查询追溯数据约8亿条,已覆盖《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明确的九大类20个重点品种。上海努力加强智慧环保的跨区协同联动,建立完善上海市环境应急与辐射管理系统、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等智慧环保应用平台,在针对环境问题的跨区监管、协同联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环境监测管理方面,建立完善了上海市建筑工程扬尘和噪声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1 000多个工地、道路现场监测点的实施接入,可实时监控各类环保问题,并适时开展空气污染预警等,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和水平。

2.杭州

杭州在消防系统加强“指尖战勤”的应用,让大数据在城市消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消防员只需在手机上轻松一点,手机便可规划出最优出警线路并实现一键导航,同时对火灾现场周边的水源位置及救援力量等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和调度。此外,还开发了室内定位系统——“安防星”,在发生危险或警情时,只需用手机微信“安防星”摇一摇,便可规划最佳逃生路径并进行实时导航和指引。

3.苏州(www.xing528.com)

苏州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效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行业大数据融合共享。2017年,苏州市容市政系统以“智慧苏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为契机,探索物联网技术与城市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实现大数据平台的互联共享,发展行业管理及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推动城市管理转型。苏州通过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升级打造,构建了“互联网+”时代的“慧治”格局。

市场监管方面,苏州通过打造智能新平台,大力提高行业监管水平。通过建设“苏州市餐厨垃圾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苏州实现了全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情况以及相关区域、饭店、单位产生餐厨垃圾密集度的实时监控,以及市区28辆餐厨垃圾收运车的行动轨迹实时跟踪。通过这个平台,环卫部门不仅能全过程、全天候实施监控餐厨垃圾收运车的收运行程,还能每天分时段了解到每一辆车在各自区域内的餐厨垃圾收运量,以及餐厨垃圾完成处置情况,有效解决了餐厨垃圾流失、倒卖、终端处置排放不达标等问题。2017年,全市累计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餐厨垃圾近14万吨。让这些餐厨垃圾规范、有序地实现“华丽转身”,“苏州市餐厨垃圾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的应用功不可没。作为国家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苏州市不断完善餐厨垃圾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去年,该项目通过了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验收。在提高本地餐厨垃圾管理水平方面,苏州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示范。

此外,通过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应用,还可有效整合各部门监管平台职能。苏州市容市政部门还建立起了渣土运输处置、环境卫生、地下管线管理、道路桥梁管理等“一体化”数字监管平台,监管效果和质量显著提高。

苏州所建的“生活固废监管系统”实现了市区28个垃圾转运站、305辆生活垃圾运输车的实时监管,以及各个处置终端的精准计量,更好地服务于苏州环境治理;“建筑垃圾管理系统”通过对苏州的住建、环保、市容市政、公安交管、城管执法等职能部门的信息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对全市40多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1 120多辆运输车、1 200多名驾驶人员进行实时监管,在环境整治、扬尘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道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道路、桥梁、高架、上跨下穿、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数据库,并根据设施的管养特点匹配相应的技术功能,同时对管辖范围内的道路设施进行检测;“地下管线综合协同监管系统”整合现有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实现了对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协同管理,实现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避免了建设、改造施工过程中破坏管线事故的发生。苏州一系列智能平台的打造和升级,为城市管理的综合调度、运行管理、辅助决策、经费计算等提供科学依据,多方位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实时性、规范化和精细化[6]

在城市管理的大数据应用方面,苏州市容市政部门构建并不断完善“苏州微城管”大平台,采用多元化信息采集方式,建立惠民数据中心。42万多个停车泊位数据、3 193座公共卫生间点位(含景区内公厕)、2 335个公共自行车实时桩点信息,为市民和游客一键找公厕、搜停车场、扫码租单车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平台还利用汇集信息和政务数据资源,推出办事指南、办事网点查询、办事进度查询、人行道违停查询等服务,推进城管“互联网+政务办事”,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苏州一系列服务大数据的发布,实现了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支付宝生活号“四位一体”服务新模式,为市民提供全面、统一、敏捷、精准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