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研究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陈旧的行政管制思维的原因,也有社区自治力量不足和参与渠道不畅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人们对开放、流动、住房商品化状态下城市社区治理的规律和特点缺乏准确认识,没有找到有效的社区治理办法造成的。今后各级党委政府要立足中国国情,特别是各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治理之路。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研究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陈旧的行政管制思维的原因,也有社区自治力量不足和参与渠道不畅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人们对开放、流动、住房商品化状态下城市社区治理的规律和特点缺乏准确认识,没有找到有效的社区治理办法造成的。今后各级党委政府要立足中国国情,特别是各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治理之路。

一要强化社区党建工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城市社区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区治理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强化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党组织在社区的统领作用,为社区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搭建组织平台,体现党组织的核心和引领作用。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应该建立在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的双向承诺、双向监督的协调机制之上,明确规定各方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共建工作中的职责。驻区单位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共同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制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方党组织之间的定时沟通机制,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要创新社区治理体制。首先,要准确定位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合理设置街道办事处内部机构,处理好街道办事处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处理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各类组织的关系。应强化街道办事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其经济职能,进一步发挥其统筹协调的功能,构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资源和服务下沉、行为规范、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社区居民自治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和宽松的环境。其次,要加大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的力度,还社区居委会的本来功能,让其回归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本位。当然,自治并不是脱离党的领导和行政指导,而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平衡好“对上”与“对下”的关系,兼顾好行政性和群众性。再次,要创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载体和方式,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最后,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壮大社区治理的依靠力量。

三要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社区治理需要一批热心社区事务、有精力有能力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干部和人才队伍。首先,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主要指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也即通常所说的社区干部。他们在社区治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状况和素质能力与其扮演的角色不太相称,存在着角色定位不明、工作意识不到位,年龄、性别和知识结构不合理、薪资待遇低、社会地位尴尬、人员流失严重、专业化程度欠缺、缺少激励保障和培训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完善社区工作者的选拔使用机制,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责范围,提高人员待遇,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和培训机制。其次,要加强社区专业社工队伍建设。由于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高级化,传统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的要求。运用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人性化手法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势在必行。近几年来,国家开始有意识地推动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专业社会工作者进社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状况并不理想。社会工作者队伍总量仍然较少、经验不足,社区没有相应的工作平台让专业社工发挥作用,人才流失严重。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社区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拓宽社区工作专业服务平台,增强服务效能;进一步分类推进社区工作服务,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最后,要注重发挥退休老干部、老劳动模范、老党员、老教师、老法律工作者等社会贤达的作用。

四要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政府要加大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健全社区服务机构,编制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加大资源投入和保障,做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公共服务事项,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通过税收优惠、场地支持、配套资金、服务保障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为社区治理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服务。社区要探索建立社区公共空间综合利用机制,合理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商业、物流等自助服务设施。(www.xing528.com)

五要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一是在修改完善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加快社区治理方面的立法工作,阐明社区的内涵、范围,对社区治理的任务、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等做出规定,对不同社区治理主体的法律地位、相互关系明确界定,建立健全社区治理法律体系。要尽快明确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等其他社区自治组织形式的法律地位,加强对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环境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社区纠纷解决、社区建设经费保障、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和多个环节工作的法律保障。二是提高社区治理相关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性。现在很多与社区治理有关的法律还主要表现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法律位阶不高、权威性不够,很多法律法规只是倡导性、宣示性的软法,缺乏强制性和惩戒性,导致一些法律法规得不到真正有效实施。

六要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社区意识是指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感知、认同和参与的心理状态,是社区居民对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包括社区情感认同、社区参与程度、社区满意度、信任与奉献精神以及对社区发展的态度五个方面。社区意识是社区治理中的软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社区关系、促进社区和谐,有利于拓展社区组织、形成治理合力,有利于增强社区资本、促进体制转型。要在加强社区公共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发展社区民主的过程中,融入社区意识的教育引导,培育居民的家园意识和共同体意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强社区参与的吸引力感召力,从而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培养和提升他们对社区的情感,树立社区主人翁意识,为社区居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民主协商解决社区事务,培养现代公民精神奠定基础,为社区治理提供保障。

七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社区治理既要遵循共同的规律,坚持普遍的原则,加强政策规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有的社区环境整治问题更为突出,有的社区行政负担更重一些,有的社区资源十分匮乏,有的社区基础设施破旧不堪,有的社区物业管理矛盾重重,有的社区便民服务很差,有的社区缺少公共活动场所,等等,因此,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构成日益多元复杂的实际,要实施分类治理,形成差异化的治理对策:商品房小区治理的方向是从“陌生人社区”到“新熟人社区”转变;老旧小区治理的关键是利用原有邻里关系,再造社区自治组织机制,加大社区公用设施的投入和保障力度,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保障房小区治理的关键是防止弱势群众集聚,造成新的贫困和新的社会问题;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关键是社区环境、安全问题治理;外来人口较多的社区是外来人口的平等保护、社区融入以及社区环境治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