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治理创新:重心下移、尊重实践创造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治理创新:重心下移、尊重实践创造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治理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不断总结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适应这种新局面,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大,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应当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治理创新:重心下移、尊重实践创造

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也是有可能做出突出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是激发活力和保持社会秩序,困难之处在于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任务比较艰巨的时期。根据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当城镇化率处于50%上下的时候,是现代化转型最为艰巨的时期。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所以,我国社会学者的一大任务就是探索一条使我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秩序的现代化转型之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在国际学术文献中,虽然“治理”“善治”都是常见的概念,但“社会治理”是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概念。

我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治理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不断总结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基层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社区从过去的单位制社区变成今天的商品房社区和职工房改房社区,农村社区从当年的人民公社体制变成今天的多种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适应这种新局面,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我国城镇和农村按行政体制计算的基层社区大约有66万个,如果按照农村自然村和城镇居民实际居住小区计算的话就更多了。这么多基层社区在近些年来的社会治理实践中创造出了众多新的治理经验。过去,我国城镇和农村形成了二元结构。今天,城乡融合、城乡统筹的体制探索多种多样,创造出新型的土地管理机制、社区管理机制、住房管理机制以及城乡融合的养老机制等。城镇社区治理也创造出众多新的成功模型,其中有很多行政管理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强调市场运行的成功案例,还有一些强调基层自治的成功案例。在这种形势下,很多社会学者参与到社会治理实践中。我带领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就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创建了“新清河实验”研究基地,探索专家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和社会学者的社区治理实验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大,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应当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共享成果的社会治理,才是有活力、可持续、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的社会治理。(www.xing528.com)

我国社会学者在社会调查中看到,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已经走在前面,社会学者做的很多工作就是总结其中成功的体制机制案例,将其上升到社会学理论层面,提炼出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理论模式。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提供新的知识,也不断为国际社会学的知识宝库增添中国经验、中国案例、中国模式。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