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社会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及实践研究

网络社会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及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这种社会群体交往方式的独特性,会对社会心理的演变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使其产生不同于一般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人们在网络中把人的各种情感都移入了自己所关注的一些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事物。社会情感“移入”互联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是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同样,网络社会伦理的作用并不局限于网络社会之中,它也将对现实社会伦理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网络社会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及实践研究

目前,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通过互联网工作和学习的人群逐年增多,各种网络社区正以递增方式逐步建立,人们在一种虚拟情境中建立着自己的人际关系。由于这种社会群体交往方式的独特性,会对社会心理的演变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使其产生不同于一般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一)互联网不再只是一种冷冰冰的数字电路

由于人的参与及计算机的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需要,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的大规模信息载体,日益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的社会环境。长期依靠其工作、生活的人们势必受其影响,进而出现一些新的社会心理现象,整个社会心理也将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这正是技术与人类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明证。不能否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日益减少,并有可能造成人际关系趋于淡漠。一些人为了逃避现实,会更多地依赖于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如网络中即时通信平台,对话双方并不经过直接接触,通过该平台即可实现跨越空间的交流。再比如,在网络社会环境中,人们可以以任何想象的身份(即虚拟身份)参与社会交往,而非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身份。网络中形成的认知表象完全取决于对方的言语特征,而后依据社会常理进行判断,可能会产生认知错位。

(二)虚幻现实

在网络社会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高科技手段“虚拟现实”来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更多的表现为人对虚拟幻象的关注。人们在网络中把人的各种情感都移入了自己所关注的一些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事物。如网络游戏的爱好者,会关注游戏中人物的命运并随之哀喜。人们在游戏中满足了在现实生活中因各种不如意而需要宣泄的愿望,而且此类游戏往往强调网络协作,在网络上和自己“朋友”(现实社会中根本不认识的人)精诚合作,与“敌人”战斗(可能现实社会中“敌人”又是朋友),由此满足了人们渴望受到团体承认的心理需求。(www.xing528.com)

(三)互联网对社会印象和社会伦理的影响

在网络世界中,传统的社会观念已不再是影响社会印象的主要因素。人们对社会交往、社会印象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过渡,而且对自己的知觉结果产生新的认识,深刻地认识自身,甚至有可能认识多个“自我”的存在。社会情感“移入”互联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是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譬如同一个人的社会印象可能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网络社会中与你关系密切的朋友,也许就是现实生活中与你关系紧张的邻居。这时,对你的邻居——这一社会生活中能够被切实感受到的个体,就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印象。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这种以人为中介的关系向我们昭示,现实社会伦理是网络社会伦理的文化资源,网络社会伦理必然是通过人这座桥梁,把现实社会伦理延伸到网络社会的结果。不汲取现实社会伦理的文化养分,网络社会伦理将成为无本之木。同样,网络社会伦理的作用并不局限于网络社会之中,它也将对现实社会伦理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网络社会伦理不可能完全与现实社会伦理相脱节,也不可能存在超越现实社会的“虚拟的”伦理。这也告诉我们,网络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发生冲突时,仍然需要人这个主体兼中介来化解。在网络伦理的建构中,人仍然起主导作用,决不会因为网络社会的数字化特性而由数字或比特来决定。网络伦理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人的问题。因此,需要强调的是,网络社会伦理绝不是人们空想的伦理。正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爱德华·马基所说:“我们必经认识到,在虚拟社会里也会有真实的伤害。”网络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的冲突及其转换机制提醒人们,不仅要加快网络建设的步伐,提高网络的普及程度,而且要关注网络伦理建构的方式。建构网络伦理时,既要防止忽视网络社会的特质,把现实社会的某些规范强加给网络社会,影响网络持续健康发展的教条主义做法;也要防止借口网络社会的特殊性,任由网络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蔓延,影响现实社会伦理的现象。

总之,我们应积极调动作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主体兼中介的人的主观能动性道德自觉性,突出人在网络伦理以及网络伦理建构中的核心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