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奇点与模因:哲学的意义

奇点与模因:哲学的意义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的确,于我而言,在这个时候讨论奇点与和讨论模因[3]的立场相同。但是,随着对模因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快,人们就清楚了人类从来就没有用合适的方法认真地思考过基因与模因之间的类同。可以说,模因与基因没有一点相通之处。除此之外,随着对表观遗传影响的理解逐渐深入,人们清楚了,与模因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时相比,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被削弱了。

奇点与模因:哲学的意义

讨论这样一个疯狂的想法也许是浪费时间。学术上的标准曾这么认为。曾经,人类在合适的试验方法出现之前,有必要将这些想法冷藏。但如今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喧嚣的提议,将我们淹没,我认为冷藏已经行不通了。奇点现在已经被广泛讨论,他们自认为这场讨论很重要,好像说点什么才合乎情理。

的确,于我而言,在这个时候讨论奇点与和讨论模因[3]的立场相同。大约三十年前,模因一度被严肃地看作是值得尊敬的科学实体和文化基因,是社会进化中一个重要因素。确实,模因论曾一时被看作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有用分支。但是,随着对模因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快,人们就清楚了人类从来就没有用合适的方法认真地思考过基因与模因之间的类同。

实际上,文化与拥有基因的生物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文化及其构成因素正在改变传统的形状,文化不是可以用标准方式复制的固定实体。所以,文化并非由与基因相对应的标准部件组成。此外,人们很快便意识到,那些一开始被命名为模因的事物,比如流行歌曲、细高跟鞋和犹太宗教法律,它们完全是混合体,而基因呈现的是固定的、永恒的形式。可以说,模因与基因没有一点相通之处。除此之外,随着对表观遗传影响的理解逐渐深入,人们清楚了,与模因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时相比,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被削弱了。(www.xing528.com)

因此,进化论者们很快对基因与模因的争论失去了兴趣,“模因说”也很快从正统的生物学中消失了。但“模因”这个词存活下来了,时常在社会学中出现,而它的意义却很是含糊不清。在我看来(虽然我不是什么够格的未来学家),这个与奇点有着某种联系的词汇也必然面临着相似的命运。我们可以有理由地推测,如果2045年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而且在那之后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这个预言可能很快就会被遗忘,取而代之的将是接下来可以激发大众想象力的新预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