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因的影响与错失恐惧症的深度研究

模因的影响与错失恐惧症的深度研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错失恐惧症担心自己一旦错过了某一场派对或活动,就会错失一切美好事物。[26]如此一来,“错失恐惧症”就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了。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一些数据分析,分析显示了错失恐惧症是如何直接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的。[30]无论你的错失恐惧症来自你的手机还是你面前的朋友,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你的生活有可能因此遭到真实而持久的伤害。

模因的影响与错失恐惧症的深度研究

你知道,忌妒是它们拥有的全部乐趣。

——埃里卡·琼(Erica Jong)

在过去几年中,从梅西百货(Macy's)、唐恩都乐(Dunkin)到声田(Spotify),各种品牌都在它们的营销材料中使用了“错失恐惧症”这个词或其变体。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麦当劳的公司形象广告。在这条广告中,麦当劳提醒顾客当心“害怕错过烤汁猪排堡”(Fear of Missing Out on McRib)。别担心,我们不会的。与此同时,各种“照片墙”上的艺术设施和博物馆(比如“冰激凌博物馆”“色彩工厂”“自拍博物馆”等)在世界各地纷纷冒了出来。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家——错失恐惧症工厂(Te FOMO Factory)2018年开始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中心营业。游客只需花28美元就可以体验一种沉浸式的自拍体验:只需参观一家只提供斯耐普果汁(这一展览的赞助商之一)的酒吧,然后拍下足够多的照片,便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24]

鉴于“错失恐惧症”具有很高的模因价值,它已经成为网络红人脱口秀主持人和推文话题运营专员最喜欢的一个词了。它通常被认为是一些与自拍,害怕错过派对、假期或烤汁猪排堡有关的琐碎甚至搞笑的事。事实上,《城市字典》(Urban Dictionary)对“错失恐惧症”的第一条释义(在“错失恐惧症”这个词被收录在《牛津英语词典》和《未删减版韦氏词典》之前多年,它就已经引起轰动了)就支持这种看法。

错失恐惧症

担心自己一旦错过了某一场派对或活动,就会错失一切美好事物。“尽管约翰很疲惫,但他的错失恐惧症仍然占了上风。最后,他还是去参加聚会了。”#恐惧# #错过# #派对# #夜生活#[25]

和瑞克摇摆(Rickroll)、“哈兰贝”(Harambe)、“查克·诺里斯的真相”(Chuck Norris Facts)、“汰渍洗衣球”(Tide PODS)以及其他上百万个风行一时又销声匿迹的模因不同,错失恐惧症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持久力。如今,它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代码词,尤其对“千禧一代”来说。《纽约》杂志旗下的时尚资讯类博客 Te Cut完美地捕捉到了“错失恐惧症”这个词在流行文化中如享特权般屹立不倒的原因。该杂志写道:“……一般来说,‘错失恐惧症’这样的词是积极的,它帮我们表达出了一些连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感觉到的东西。”[26]如此一来,“错失恐惧症”就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了。它影响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的状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复杂、更不愉快。当你终于意识到,你并不是唯一的苦苦挣扎的人的时候,刚好有一个词可以描述你的感受。于是,这个词便引起了你的共鸣。

这种苦苦挣扎是真实的。据《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报道,有错失恐惧症的人普遍存在情绪不佳、自尊心不强、感到孤独和自卑的情况,尤其是当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同龄人或社交圈中的人成功的时候。[27]错失恐惧症往往还与学习成绩不佳、难以建立面对面的人际关系以及积极性下降有关。[28]鉴于这些影响,这种心理隐患已经引起世界各地心理学家的关注,并迫使他们进行实地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原因和影响。

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一些数据分析,分析显示了错失恐惧症是如何直接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的。例如,2018年,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显示,患有错失恐惧症的人“更容易感到疲劳,压力更大,睡眠问题和其他疾病更多”[29]。这项发表在《动机与情感》(Motivation and Emotion)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还描述了错失恐惧症如何随着个体的日程安排和日常活动而发生变化。例如,错失恐惧症在一天快结束的时候,或在一周快结束的时候会更严重。当你在做一些必须做但不一定有趣的事情(比如工作或学习)时,它也会达到顶峰。在星期五晚上去图书馆学习时会比在星期二下午和朋友一起吃午饭时更容易感到错失恐惧,这不足为奇。该研究还发现,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中,比如通过口口相传,了解到某个事件的信息,受试者体验到的错失恐惧感是一样的。

在激发错失恐惧感方面,社交媒体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它减少了为你当下所做之事寻找可替代选择方案的阻力。和校园中的口口相传相比,通过社交媒体发现你周围充斥着大量诱发错失恐惧症的事,显然更容易,也更有可能。社交媒体是错失恐惧症的强大催化剂,人们指责它会带来压力、引发忌妒和沮丧等不良情绪,还会导致年轻人冒不必要的风险、在网上发布不恰当的内容。它还会通过破坏线下的人际关系,延伸到现实世界。[30]

无论你的错失恐惧症来自你的手机还是你面前的朋友,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你的生活有可能因此遭到真实而持久的伤害。当决定背后的动机被你的同伴、你周边的环境互联网系统化地劫持时,你就放弃了控制权。你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决定权。尽管关于错失恐惧症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由于这种现象被发现不久,关于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长期影响,我们仍有很多需要学习和理解的地方。正如《错失恐惧症:关于其流行、动态和后果的探索》(Fear of Missing Out:Prevalence,Dynamics,and Consequences of Experiencing FOMO)一书的作者总结的那样:“总的来说,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忽略了错失恐惧症,我们呼吁对这一现象进行更多的研究。”[31]

谁说社会心理学家没有幽默感呢?

错失恐惧是从摇篮到坟墓始终伴随着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你如果曾经试着哄一个想熬夜的孩子睡觉,或者试图和你的祖父祖母(他们有很多问题想和你沟通)结束通话,就一定明白我的意思。然而,迄今为止,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千禧一代”身上。全球知名的广告公司智威汤逊(J. Walter Tompson)在2011年进行的一次关于错失恐惧症的里程碑式研究中发现,72%的“千禧一代”成年人都或多或少地符合错失恐惧症患者的概念,而41%的“千禧一代”有时或经常出现错失恐惧症的症状。[32]虽然这项研究是在错失恐惧症患者可能比现在少的时候进行的(像照片墙、色拉布和Tinder这样的应用软件当时还不存在),但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代人——我称之为“错失恐惧症一代”——代表了第一波真正的数字原住民。

大多数“千禧一代”对互联网出现前的世界一无所知,他们一直都活在网络世界中。从匿名社交网站Yik Yak到轻博客网站汤博乐(Tumblr)、Vine,再到“海外版抖音”TikTok以及那些他们父母从未折腾明白的网站或应用程序,对于每一款占据集体意识的新数字产品,他们都充当了“矿井里的金丝雀”。他们尴尬的青少年时期、无忧无虑的大学时光,都是在网上度过的。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他们几乎本能地成为塑造自己数字人设的专家,目的是让别人喜欢他们。并且,他们会不遗余力地为自己打造完美的形象。尽管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千禧一代”身上(那些乖戾的人哀叹,这一切都是“千禧一代”自己造成的),但很明显他们并不孤单。智威汤逊广告公司还发现,超过半数的“X一代”和三分之一的“婴儿潮一代”都或多或少地患有错失恐惧症。

错失恐惧症和做决定关系很大,当你想到这一点,事情就变得明朗起来。人的第一波焦虑始于幼儿时期,信不信由你。当你开始意识到你周围的世界,开始意识到它提供的所有机会时,你就开始意识到施加在你身上的种种限制,意识到自己缺乏权力。你不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睡觉,不能选择吃什么,也不能制定什么规则。这种压抑的状态会持续整个童年,一直陪伴你进入青春期。那时的你会尝到一丝丝自由的滋味——尽管仍然受到各种束缚,除非你是一个十足的小无赖。之后,你进入成年期,搬出父母的家(或不搬出),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这种独立令人陶醉,但也会让你不知所措,特别是当你受到诱惑,想把自己和所有你遇到的各种背景、各种经历的新朋友做比较的时候。和你自己的生活相比,他们的生活似乎很有吸引力。你想做的事情太多,而能支配的时间太少。你想做所有的事,但结果都失败了。这种“生命只有一次,你只能活一回”(YOLO)的心态,会持续到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从很多方面来看,那几年的生活是大学生活的延伸。你的身边仍然聚集着不少同龄人,你有自己的小群体,你们很容易互相比较。别人也会经常邀你一起去找乐子,去冒险。这是最容易让你停止独立思考,并开始根据周围环境生成的所有外部线索做出决定的时候。

错失恐惧症伴随着人的一生

错失恐惧心理会在一个人的青壮年时期达到高峰,随后在步入中年的过程中逐渐消退。无论是忙于工作还是生活,逐渐步入中年的你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忙,你没有太多时间去想自己错过了什么,同时往往会很疲惫。夜不归宿的行为,会在第二天造成严重后果。造成错失恐惧心理的信息不对称,在你步入中年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厉害了。你已经拥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所以当新的机会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已经知道自己将会错过什么了。这让你更容易继续前行,选择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即便错过了别的也无所谓。你可以松一口气了。你不再纠结了,不是吗?

然而,就在你认为自己已经战胜它的时候,错失恐惧心理会在人生的后半程卷土重来。中年危机的风险确实是存在的。在低头多年之后,你终于抬起了头,这时你才意识到,人生已经过去大半了。你往往不能免俗,会迫不及待地去买紧巴巴的牛仔裤和花里胡哨的跑车,这就足以说明这一切了。退休以后,你拥有了更多空闲时间,也更加清楚,自己终将一死,不可能无止境地去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事。从今往后,你能选择的事物只会越来越少。你如果梦想去印度旅行一次,或者带孙子孙女去迪士尼乐园,那么最好趁现在身体健康赶快去。你知道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你会再次发现自己不得不遵守别人制定的规则,就像小时候一样。这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总有人(比如已经长大的子女或照顾你饮食起居的人)将接管你的生活,到时你将不再控制一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现在,你既然已经了解了错失恐惧症的表现,那么就应该知道,除非你住在一个偏远的洞穴里,否则你基本上不可能避开那些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触发它的种种因素。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会管理它。(www.xing528.com)

启动这个过程的方法是,诚实地面对错失恐惧症,了解它是如何改变你的行为、为你做出决定的。你可以进行一项诊断性测试,以便了解你的现状。这项测试是由一个心理学团队开发设计的,发表在2013年的学术期刊《计算机与人类行为》(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测试中的一系列描述,曾经只是在学术界被频繁地引用,如今已走进网络文化中,被人们在网上大量分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怀疑,它能这样广泛传播,也应该归功于错失恐惧症。假如你发现你的朋友参加了这个测试,你也许不想错过做同样事情的机会。

回答下面的问题时,你会注意到,有一点很有意思:只有一个问题明确提到了互联网。这些问题涉及的是一些人类普遍的行为。在数字时代,人类很容易屈服于这些潜在的焦虑,毕竟诱惑太大了。你只要拿起手机,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打开了大门,激活了它们,甚至赋予它们新的能量。

回答下面的10个问题,按照1分(一点儿都不符合我)到5分(非常符合我)的标准给自己打分。

关于自我评价的10个问题

1.我担心别人拥有更多有意义的经历。

2.我担心朋友们拥有更多有意义的经历。

3.当我发现朋友们在我不在场时也玩得很开心时,我会感到不爽。

4.当我不知道朋友们在忙什么的时候,我会感到焦虑。

5.理解朋友们在小圈子里讲的笑话很重要。

6.有时候,我在想我是不是花太多时间去关注那些新鲜事了。

7.当我错过了和朋友们见面的机会时,我会感到烦恼。

8.当我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时,我认为在互联网上分享玩乐的细节(例如,更新状态)很重要。

9.当我错过了一个事先约好的聚会时,我会感到烦恼。

10.当我去度假时,我会继续密切关注我的朋友们,了解他们在做什么。[33]

现在请你算出你的答案的平均分。

好,现在结果出来了,它告诉了你什么?在得出确凿的结论前,你要记住,要客观地看待事物。即使你的平均得分高达5分,你也不要担心。因为这只是一种参考,并不是由有执照的治疗师对你做出的正式评估。与其把你的分数当作最终裁决结果,不如把它当作一种摸清情况的方法。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你就可以分析你的分数了。

设计这个测试的研究人员调查了2000名年龄在22~65岁的受试者,发现他们的平均得分为2分上下。[34]因此,如果你的平均分低于3分,你就基本处于平均水平。一旦超过了3分,你就加入了错失恐惧症患者的行列。不过,即便如此,你也不用担心。你将在本书的最后两部分中学到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你如果知道,你可以控制你所做的决定,并在此过程中消除错失恐惧症,就会备受鼓舞。但是,仅仅消除错失恐惧症,未必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毕竟,错失恐惧症并不是唯一的恐惧症,还有另外一种恐惧症——更好选择恐惧症。更好选择恐惧症,或者说,害怕还有更好的选择,也会迫使你做出决定,或让你无从选择。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每天都是如此。与错失恐惧症不同的是,更好选择恐惧症基本上一直躲在幕后,等待恰当的时机出现,一战成名。这一点太令人惊讶了。我一直认为,更好选择恐惧症和错失恐惧症是同等重要的,甚至前者更加重要。我还认识到,它们其实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必须一起处理,因为两者有许多共同的根源。你将在下一章中看到,虽然错失恐惧症的力量很强大,但你绝对需要了解另一种恐惧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