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边境线上的安魂曲:伊朗新电影与导演研究

边境线上的安魂曲:伊朗新电影与导演研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叙事的过程中,影片通过梦境与现实、虚幻与真实的交替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视听效果,这也为他后来拍摄影片时画面风格的转变提供了一次探索与尝试的机会。该片虽然不像《半月交响曲》那样,充满了虚实交替的镜头,然而该片大胆的想象力以及公路电影的叙事模式,使得影片充满了丰富的内容与不可预见性。在女歌手的安排下,马莫和儿子们企图跨越边境,但最终在三国的交界处,被土耳其边境警察发现。

边境线上的安魂曲:伊朗新电影与导演研究

伊朗电影总是那么纯净、柔美,如清泉流淌,如琴音悠扬[19]。其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风韵,深情、执着、温柔含蓄的情怀,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势和内在精神,真实、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无一不呈现着东方美学的精髓[20]。而这种东方美学的具象符号之一便是民族音乐巴赫曼·戈巴迪于2002 年和2006 年分别拍摄了影片《栗色伊拉克》和《半月交响曲》。两部影片借助库尔德传统音乐的力量,讲述了两位音乐家的故事,也向我们展现了生活在边境线上的库尔德人心灵的终极归宿。在叙事的过程中,影片通过梦境与现实、虚幻与真实的交替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视听效果,这也为他后来拍摄影片时画面风格的转变提供了一次探索与尝试的机会。

影片《栗色伊拉克》讲述了两伊战争时期,一位知名的伊朗库尔德族老音乐家米扎儿,突然收到了来自伊拉克的老情人哈勒娜的求助信,遂带着两个儿子奥德尔和巴拉特出发寻找她的故事。当他找到老情人时,她早已被生化武器损坏了面容和声带。老情人伤感的将孩子交给了米扎儿,自己却不曾露面。对米扎儿而言,这是一个伤感的答案,但对于他的两个儿子而言,这是一段追寻爱和希望的旅程。大儿子奥德尔在旅程中收养了两个天生具有音乐潜质的孩子,成全了自己一直想生儿子的愿望,二儿子巴拉特则寻找到了自己的爱情。父子三人不同的境遇赋予了旅程不同的意义,对父亲米扎儿而言,这是凝重而伤感的寻找旧爱的旅程;对大儿子奥德尔而言,这是延续生命和艺术的寻子之旅;对二儿子巴拉特而言,这是寻找爱情与灵魂伴侣的寻爱之旅。

影片《栗色伊拉克》通过父子三人的旅程,展现了库尔德族音乐人对于艺术的坚守与诚意。该片虽然不像《半月交响曲》那样,充满了虚实交替的镜头,然而该片大胆的想象力以及公路电影的叙事模式,使得影片充满了丰富的内容与不可预见性。影片《栗色伊拉克》中既有许多展现库尔德地区真实社会环境的镜头,又有凭大胆的想象力构建的翻越雪山的情节。尤其是影片中出现白茫茫的雪山时,观众既惊奇又欢喜。这种大面积留白的写意画面很像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同样是展现艺术家对于音乐的执着,影片《半月交响曲》则更多采用形式主义的美感和诗意的影视画面。

影片《半月交响曲》再一次讲述了库尔德族音乐家跨越崎岖山路的边境之旅。影片通过库尔德族老音乐家马莫和他的十个干儿子,以及拥有天籁之声的女音乐家何秀,历经磨难前往伊拉克库尔德人居住区,筹划一场音乐会的经历,展现了库尔德人向往自由与和平的愿望。和影片《栗色伊拉克》一样,该片凝重与幽默并存,在写实的基调之上,加入了略带夸张甚至荒诞的喜剧元素。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展现了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导演对于影片风格和节奏精准的把控力。(www.xing528.com)

影片中,马莫不止一次地想象自己死后的情景,并与现实的叙事线产生了明显的对比。这种虚实相交的叙事手法,使得影片在写实的基础上具有了诗意的气质与意蕴。在好友得知马莫要来,喜极而亡后,马莫赶往了葬礼且在葬礼上想象着自己的死亡过程,并要求儿子们将自己埋葬。而正当马莫绝望之时,突然出现的天籁歌手,又一次唤醒了马莫的激情和信心。在女歌手的安排下,马莫和儿子们企图跨越边境,但最终在三国的交界处,被土耳其边境警察发现。这次的边检使得马莫没了乐器,存看乐谱电脑也被扔进了山谷。绝望至极的马莫挣扎着爬进棺材,并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影片《半月交响曲》在推进主线进行叙事的过程中,不断插入马莫关于自己死亡的“预知梦”。这种以实为主、虚实相生的艺术处理手法,使得影片在实的部分真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而在虚的部分梦幻、迷离,充满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和哲思。影片最为震撼的写实部分,则是在荒山之中传来天籁之音的情节。原来,这座荒山是被流放的1334 名女歌手的聚居地。她们身穿色彩斑斓的服饰,站在屋顶演唱着曼妙的歌曲。她们虽然知道自己被流放、被压迫的命运,但是依然坚持歌唱,并用音乐控诉当局强行压制艺术的行为。

影片《栗色伊拉克》和《半月交响曲》,都以库尔德族音乐家作为主角,以公路片的方式来展现库尔德族人的民族艺术与精神文化。通过艺术家对于音乐的执着,展现库尔德人的民族性格与精神。影片《栗色伊拉克》,虽然延续了巴赫曼·戈巴迪写实主义的风格,但却开始注意形式主义的画面内容,这也直接导致了影片《乌龟也会飞》和《半月交响曲》诗意画面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