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县道情皮影戏分布现状及受众群体

环县道情皮影戏分布现状及受众群体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县道情皮影戏流行区域分布图环县道情皮影作为一门小众化的地区性的戏剧艺术,其受众群体以环县境内为主,辐射宁夏盐池、同心,陕西定边,甘肃华池、庆城等县区。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19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有戏班演出,共有戏班41家,演出艺人323名。[32]范围包括宝鸡市的三区九县、咸阳市部分地区以及甘肃东部等地。

环县道情皮影戏分布现状及受众群体

环县道情皮影戏流行区域分布图

环县道情皮影作为一门小众化的地区性的戏剧艺术,其受众群体以环县境内为主,辐射宁夏盐池、同心,陕西定边,甘肃华池、庆城等县区。长期以来,范围不但没有增加,且大有萎缩。据笔者了解,除陕西定边县目前还有艺人从事演出活动外,宁夏同心、盐池,甘肃华池、庆城等县已无艺人从事演出活动,即使零星的活动也是由环县本土的艺人演出。20世纪50年代以前,甘肃华池县道情皮影艺人段治仓(外号“段四”)曾长期在华池、环县、庆城以及定边等地演出,演出水平很高。该艺人于1956年去世以后,又经历十年“文革”动乱,该县至今已然没有戏班从事演出。因地缘的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与该县毗邻的环县八珠乡的张礼戏班、樊家川乡的谷家戏班等得以长期在该县乔川乡、元城镇及毗邻的陕西定边等地活动演出,维系该地域的演出市场。环县南部的庆城县现时也没有戏班活动,现有庆城县籍艺人郭孙喜等随环县籍艺人孙孝礼等在与环县曲子镇、天池乡相邻的蔡口集乡、马岭镇等乡镇的从事演出活动。2005年环县道情皮影普查工作结束后,全县共计有在演道情皮影戏班52家,演出艺人350多名。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19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有戏班演出,共有戏班41家,演出艺人323名。然而,真正长期活跃在乡间的道情皮影戏班约有24家[43],演出艺人不足150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冲击,县域及周边的受众群体正在呈快萎缩状态,没有了受众,就没有了传承。

环县“一驴驮”行走在乡间小路(拍摄:郑志林)

【注释】

[1]世衡:即种世衡(985―1045),字仲平,京兆府(今河南洛阳)人,时任环州知州,祖籍山西。北宋将领,种家军开山人,官至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种世衡为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一手提拔。招抚羌人,筑城安边,曾巧施离间计,除去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兄弟。

[2]《宋史》卷三三五《种世衡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四十四·正史类》,第286册445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年。

[3]滑侯:即滑崙。清顺治三年(1646)任环县知县。

[4]赵本植修纂,庆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乾隆《新修庆阳府志·艺文》,中华书局,2013年。

[5]清乾隆《环县志》,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一辑《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四十五卷,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第3-222页。

[6]庆阳地区志编撰委员会编:《庆阳地区志·人口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7]庆阳地区志编撰委员会编:《庆阳地区志·人口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庆阳地区志编撰委员会编:《庆阳地区志·人口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9][明]傅学礼修,杨藻凤纂,明嘉靖《庆阳府志》卷三《户口》,内部影印资料。

[10]何景明纂修,雍大记校注:明嘉靖《陕西通志》卷三十三《民物一·户口·差徭附·皇明·庆阳府》,三秦出版社,2010年。

[11][清]赵本植:《庆阳府志·田赋》。

[12]方荣、张蕊兰:《甘肃人口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

[13]《甘肃省志·人口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人口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

[14]《环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

[15]《环县人口志》编纂委员会:《环县人口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

[16]《2016年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环县人民政府网。

[17]《2016年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环县人民政府网。

[18]梁志刚:《关中影戏叙论》,大象出版社,2013年,第29页。

[19]史念海:《新秦中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1期。

[20]清康熙九年,由庆阳府知府王文绅主持重修,临汾知县、庆阳人杜景元撰写碑文。(www.xing528.com)

[21]兴隆山:亦称东老爷山,位于环县东北部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海拔1774米,是环县道教名山。

[22]许世同:《环县“老道情”千年浅谈》,《中国木偶皮影》2013年第2期。

[23]王艳:《陇东道情皮影戏“生成”初探》,《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24]李宁:《甘肃陇东皮影艺术》,《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第12期。

[25]应为“渔”。

[26]详见本书第三章第一节。

[27]环县本地称之“阴阳”。

[28]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国语言文字概况》,网址:http://www.gov.cn/test/2011-10/31/content_1982575.htm。

[29]详见本书第六章第三节。

[30]详情参看本书第二章相关内容。

[31]李十三史料研究组编:《李十三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李十三(1748—1810),原名李芳桂,字林一,陕西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渭北蔺店镇李十三村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戏剧家,为碗碗腔皮影戏著有《香莲佩》(又名《钉呆迷》)、《春秋配》《十王庙》(又名《如意簪》)、《玉燕钗》《白玉钿》、《紫霞宫》、《万福莲》、《火焰驹》等八大本,另有《四差捎书》《玄玄锄谷》二折戏,史称《李十三十大本》。

[32]范围包括宝鸡市的三区九县、咸阳市部分地区以及甘肃东部等地。

[33]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34]咸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咸阳市志》,三秦出版社,2000年。

[35]陶弈曾纂修:《合水县志·风俗》,影印乾隆二十六年抄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36]永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永寿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37]吴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吴旗县志》,三秦出版社,1991年。

[38]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富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39]高建邦主编:《陇东道情音乐》,环县文化馆油印内部资料,1979年。

[40]梁志刚:《关中影戏叙论》,大象出版社,2013年,第38页。

[41]百度百科“定边道情皮影戏”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定边道情皮影戏。

[42]见《大清仁宗睿(嘉庆)皇帝实录》第(三)(四)集。

[43]详见附录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