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越絮语:食与礼—探索列鼎制度

南越絮语:食与礼—探索列鼎制度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礼制的产物,列鼎被广泛应用于祭祀、丧葬、饮宴等各种礼典中,并逐渐成为一种制度的代名词。这种“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的严格等级制度,正是用以维护“贵贱有等”、“上下有则”的统治秩序。“列鼎”也常与青铜礼器中的“簋”相配合,鼎、簋相配有一定规律。“鼎”、“簋”以其所盛之牲体与黍稷,悉为食礼之主,必须密切配合。列鼎制度的本质,就是体现出等级差异,从而成为等级政治王权的重要象征。

南越絮语:食与礼—探索列鼎制度

◎胡尧瑶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已经为近代出土资料所证实。在青铜时代早期的许多文化遗存中普遍发现了成套的陶、玉、铜质礼器,并伴随有宫殿、宗庙等“礼仪中心”,以及被视为文明象征的城址、文字符号,这暗示着文明时代的到来。在这些礼器中占最大宗的陶礼器与最贵重的青铜礼器,绝大部分都是饮食器。甚至连商周最具神秘色彩的美术主题纹“饕餮”,也被认为与饮食有某种联系。在这方面提供资料最多的是商周文献,特别是“三礼”,几乎处处涉及饮食而且复杂琐屑,不厌其烦。到了思想空前活跃的东周,文献中的饮食又被赋予了政治艺术哲学伦理法律等各种含义。可以说,在青铜时代的历史进程中,饮食几乎成为礼制的主要物质形式,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器以藏礼”,在礼乐文明发展过程中,鼎的出场,具有重要的标示等级的意义。作为礼制的产物,列鼎被广泛应用于祭祀、丧葬、饮宴等各种礼典中,并逐渐成为一种制度的代名词。鼎原本是炊食器,古代人们祭祀时,将牲体煮熟后盛放于鼎。最早关于鼎的传说,是夏代的“九鼎”,九鼎的铸造,象征天子对九州的统治,可见,鼎一开始就与政治权利联系在一起。殷革夏命,周革殷命,九鼎的不断迁移,表明鼎不仅是器物归属和地域位置的转移,更是天命与王权的转移。拥有了鼎,就意味着有了天命与天下。《左传》中“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显而易见,楚子并非真的关心器物的大小与轻重,而是仰仗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露出了想夺取政权的欲望和野心。东周时期楚、齐、秦等国也曾企图从周天子手中夺取周鼎,这些都说明鼎对一个国家政权的重要意义。

在周代的各种礼典中,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等级越高,使用鼎数越多,享受的肉食品越丰富。天子九鼎,鼎实为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一般用七鼎,减少鲜鱼、鲜腊二味,卿大夫用五鼎,鼎实是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这种“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的严格等级制度,正是用以维护“贵贱有等”、“上下有则”的统治秩序。(www.xing528.com)

“列鼎”也常与青铜礼器中的“簋”相配合,鼎、簋相配有一定规律。“鼎”、“簋”以其所盛之牲体与黍稷,悉为食礼之主,必须密切配合。因此,就有了鼎簋配合律:九鼎配八簋,七鼎配六簋,五鼎配四簋,三鼎配二簋,一鼎配二簋(或无簋)。这一规律不但合乎《礼记》中的相关记载,又与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基本相吻合。

可以想象,在祭祀、朝觐等庄重肃穆典礼的场面,当厚重、敦实、硕大的青铜鼎铸刻着凶猛、恐怖、神秘的饕餮纹饰,系列地摆放在典礼的场合,在钟奏鼓鸣、弦歌雅乐声中,鼎的形体与气势给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威慑与震撼,直接制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造成了人心灵上的敬畏感。列鼎制度的本质,就是体现出等级差异,从而成为等级政治王权的重要象征。

◆第30辑第二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