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交织助推杠杆率攀升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交织助推杠杆率攀升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单位定期存款增长缓慢、单位活期存款增长较快。部分非金融企业由于短借长贷,为避免伤害自身信用,不得不超额循环借入短期资金以应付周转、避免逾期,导致进一步放大杠杆率。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交织助推杠杆率攀升

1.商业银行资金“短借长贷”错配,期限结构错配放大杠杆

商业银行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日益严重,而且长期得不到缓解,致使风险不断积聚,逐步开始集中释放。银行“负债端”的流动性短期化,导致其“资产端”——信贷短期化,传导给非金融企业的结果就是:信贷期限越来越不适应实体经济需求。一方面,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截至2015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50.0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另一方面,单位定期存款增长缓慢、单位活期存款增长较快。截至2015年末,单位活期存款余额33.7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4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单位定期存款余额28.82万亿元,比上年末仅增加1.3万亿元,同比增长4.7%。同时,由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冲击,货币投机的货币基金规模暴增15倍,从2013年6月的3000亿元左右暴增到2015年年底的4.57万亿元,助推了存贷款期限错配。部分非金融企业由于短借长贷,为避免伤害自身信用,不得不超额循环借入短期资金以应付周转、避免逾期,导致进一步放大杠杆率。

2.商业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空转,资金空转扭曲杠杆率

这主要体现为“六个不实”,包括虚假交易套用、问题企业骗用、僵尸企业占用、强势行业挤用、复杂通道叠用、金融体系自用等。拉长了链条,隐匿了风险,规避了监管,对实体经济和自身发展都造成不利影响。商业银行负债脱媒加剧,主要包括理财出表或者委外给其他金融机构,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转成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使得信托、租赁、保险等非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充裕,但无论是理财投还是银行投,资金都在整个银行体系内空转,提升了资金的周转率,在推动金融系统加杠杆的同时,也助推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提升。(www.xing528.com)

3.商业银行融资“担保扩链”延续,链条拉长推高杠杆率

由于中小微企业信用和抵质押物不足,商业银行创新通过核心企业担保或者专业担保公司担保方式,积极为非金融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企业“资金链”短贷长投和“担保链”相互交织,商业银行追逐“担保文化”、“当铺文化”,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担保圈、非关联企业之间担保链,并且忽视了担保企业之间隐性关联关系,难以有效缓释风险,提高了企业的债务杠杆率。在当前经济转轨、外界因素突变时,造成企业内部资金链断裂,产生连锁违约,拖累担保圈,严重时甚至还会触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近年来,四川、河北、浙江等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企业间互保联保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交叉违约,加重不良贷款比例攀升趋势,且这种势头尚未有效遏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