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旗渠用水管理办法:水量分配、计划配水

红旗渠用水管理办法:水量分配、计划配水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灌区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完善,找到了一些可行的管理办法,运用于管理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灌区的用水管理办法主要有:水量分配。每次灌水,管理局按各乡镇灌溉面积和投工各半配水,尽量使各乡镇用水平衡。超计划指标用水要加价两倍,并扣除下次供水指标。做到专人管理,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努力扩大灌溉面积。计划配水,凭证用水。

红旗渠用水管理办法:水量分配、计划配水

根据1974年统计,红旗渠灌区实际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1982年统计落实,灌区实际有效灌溉面积达55.9万亩,考虑到水源不够充足,不能完全达到设计灌溉标准,确定上报有效灌溉面积为54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52.2万亩,提灌面积1.8万亩。

红旗渠在运行、管理、监控、维修上要支付巨额的费用,以保证农民可以公平地得到用水,并且他们支出的各种费用可以得到回报,否则,用水户就缺乏积极性,不愿为红旗渠的正常运转提供必需的维护与管理,他们宁愿做搭便车者也不愿主动为红旗渠的长期可持续运行做出贡献,甚至出现那种公共的东西都无人关心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红旗渠的供水不足或者设施退化,使红旗渠的可持续利用成为难事。

红旗渠修成后,如何使它充分发挥效益?灌区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完善,找到了一些可行的管理办法,运用于管理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灌区的用水管理办法主要有:

水量分配。每次灌水,管理局按各乡镇灌溉面积和投工各半配水,尽量使各乡镇用水平衡。由于灌区广大,降水量不一样,也根据情况适当调剂。

配水实行分段包干。入乡境以上的干、支渠输水损耗,由灌区统一分段定损耗除损,以入乡境的流量计算征费水量。两乡共用的渠道一乡独用水时,本乡境内的渠段不再除损耗,上游异乡境内渠段按定额除损耗。引水量减去定损耗和出乡水量,即为该乡计费水量。各乡境内的输水损耗由各乡自己承担。超计划指标用水要加价两倍,并扣除下次供水指标。村民用水提倡按方量或按时间征费,避免“以亩均摊,喝大锅水”的现象。做到专人管理,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努力扩大灌溉面积。

鼓励开挖水源。乡、镇、村自己开挖水源者,均不减少应配水指标。各乡、镇、村在渠道上新建提灌站或延长渠线扩大灌溉面积者,也不再增加分水面积,用水由本乡镇调剂解决。

提倡轮灌。按渠系顺序配水到村,统一用水,统一浇地。在统一指挥下,各村建立定领导、定地亩、定水量、定时间、定质量、定报酬的“六定”责任制,统一用水,统一浇地。

在集中用水季节,自流灌溉水源不足的情况下,渠水应首先供自流灌溉用水。所有提灌站,都要在渠墙上设立闸门,渠外建蓄水池。杜绝直接从渠内提水。

计划配水,凭证用水。灌溉、灌库、发电、工业、生活等用水,不论自流引水或提用渠水,都要纳入配水计划,占用本单位分水指标。

灌溉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管理人员有权停止供水:田间工程不配套,大水漫灌,浪费水量者;管理不善,用水秩序混乱,有跑水、失水现象者;擅自启闭闸门,改变原配水量者;损坏工程设施,随意扒口引水者。

树立有偿供水和买水观念,认识到红旗渠水不同于自然水,无论是管水者还是用水者,都不得随意侵吞和无偿用水,这样做有利于保护水利工程设施,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坚决贯彻“以法治水”,严禁私造启闭机、闸房钥匙、搬手等工具和损坏水利设施及搭管子偷水、抢水浇地的违章行为。违者严肃处理。[13]

[1]河南省林县革命委员会编:《红旗渠工程技术》,河南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35页。

[2]《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530页。(www.xing528.com)

[3]表4-1~表4-11引自林县红旗渠指挥部:《林县引漳入林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全宗号:34;卷宗号:37。林州市档案馆藏:《红旗渠工程专题文件》。

[4]林县红旗渠总指挥部:《关于民工遵守的十项制度》,全宗号:34;卷宗号:35。林州市档案馆藏:《红旗渠工程专题文件》。

[5]林风:《红旗渠的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26页。

[6]林风:《红旗渠的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59页。

[7]林县红旗渠管理处:《林县红旗渠在修建过程中因工受伤致成残废及死亡的处理条例》,全宗号:34;卷宗号:52。林州市档案馆藏:《红旗渠工程专题文件》。

[8]林风:《红旗渠颂——林县红旗渠报告文学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08页。

[9]林风:《红旗渠颂——林县红旗渠报告文学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18页。

[10]林风:《红旗渠的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38页。

[11]河南省林县革命委员会编著:《红旗渠工程技术》,河南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38页。

[12][美]E·Ostrom:《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1、44页。

[13]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志编纂委员会编:《红旗渠志》,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3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