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是未来的样子,回到原点看学生

儿童是未来的样子,回到原点看学生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听了钱志亮教授的《回到原点看人》的讲座,令我茅塞顿开。其一,回到人类种群原点看人。其二,回到家族原点——挥之不去的家族烙印。因此,我们不要奇怪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大拇指”,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小拇指”,孩子无法选择爹娘。其三,回到生命孕育原点——本可规避的一些问题。其四,回到脱离母体原点——迫不得已的无可奈何。其五,回到教育的原点——教育面对的是不同的人。

儿童是未来的样子,回到原点看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总在疑惑:为什么同一位老师在同一间教室教学生,有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新知,有的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摸不着北?为什么学生的错别字更正了几次,还是照样错?为什么低年级的学生把“8”写成“∞”,把“8+9=17”错成“8+9=71”?……我们总在责怪孩子上课不认真、不专心,写字、算题粗心大意。今天听了钱志亮教授的《回到原点看人》的讲座,令我茅塞顿开。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任务是培养人,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但我们中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钱教授从回到种群的原点、家族的原点、精卵子结合的原点、脱离母体的原点和教育的原点,透过多学科视角,剖析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敬畏生命、承认差异、恪守良知。

其一,回到人类种群原点看人。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缩小人与其他动物的共性、扩大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异性,这样人就更加远离禽兽、更人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而万物之灵的人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类具有三个属性:

1.生物属性:这是先天遗传的,具体来说,如人的贪性、惰性和任性。

2.社会属性:这是环境与教育所得。

3.精神属性: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缩小人的生物属性,扩大人的社会属性,无限彰显人的精神属性。

其二,回到家族原点——挥之不去的家族烙印。从基因和遗传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娘:影响智力,决定习惯。孩子的爹:影响智慧,决定人格。孩子的智力50%来自爹娘的先天条件,50%靠后天自己的努力。因此,我们不要奇怪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大拇指”,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小拇指”,孩子无法选择爹娘。所以对待“小拇指”的孩子,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吧。

其三,回到生命孕育原点——本可规避的一些问题。(www.xing528.com)

钱教授从怀孕年龄、怀孕季节、孕期营养、病毒、药物、孕期机械损伤、挤压、振荡、高热、粉尘、辐射等方面,谈了这些都可影响孩子后天的学习能力和发展。

其四,回到脱离母体原点——迫不得已的无可奈何。

钱教授从人的出生方式谈到对孩子后天学习的影响。如:助产问题,胎头吸引术可引起孩子多动、弱智,而产钳术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损伤,尤其是对大脑的损伤。又如:难产与新生儿窒息,损伤脑干后遗症是惊厥痉挛——癫痫、行为与语言障碍,损伤大脑的后遗症是学业不良——弱智——多重残疾。而剖腹产的孩子可造成感统失调,孩子就会把“8”字横写,把“8+9=17”写成“8+9=71”,所以让我们对那些“问题”学生多一分宽容吧,他们在出生时已经历了磨难。

其五,回到教育的原点——教育面对的是不同的人。

现在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差不多的孩子,由同一个老师,用同一种方法,在同一个地方,教相同的内容,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只能说孩子先天因素不一样。因此,教育不但要关注群体的人,更要关注个体独立有尊严的人。教育不但要关注外在的人,更要关注内在的人。

而我们当代的教育却被淹没在利己主义、机械主义、实利主义、集体主义、整齐划一社会化的冰水之中,我们的孩子被培养为一群“异化的人”:有知识无智慧、有成绩无常识、有能力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节制、有目标无理想、有学位没品位、有技能无灵魂、有个性无合作、有心动无行动的学生。

我们的传统教育否认差异,认为孩子是白纸,任老师来描画,殊不知这纸的质地不同——也许是木浆纸,也许是草浆纸,纸的大小也不同——也许是A4纸,也许是A3纸。我们也爱说:“爱拼就能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岂知那可能天生就不是“铁杵”,是“木杵”。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尊重孩子的学习差异,接纳孩子的学习差异,善于发现并了解孩子的学习差异。根据孩子的差异特点采取对应的措施,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因材施教(如个性化教学、处方教学、个别化教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