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独立思考的智慧活动,打造优秀孩子

培养独立思考的智慧活动,打造优秀孩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的身体处于运动的状态,这是使孩子获得自由的关键。只有怀着某种目的,自由地四处走动的孩子,其内部发育才能不断地完善,他们也一定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要想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使他们可以自觉自主地投入智力活动中去,我们就要赋予自由新的含义。我坚定地认为,解决人类自由问题的关键就是智力。如果人的自由不过是简单地释放自己的本能,那就很好办。同样,这种孩子的联想能力也十分强。

培养独立思考的智慧活动,打造优秀孩子

教育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的身体处于运动的状态,这是使孩子获得自由的关键

只有怀着某种目的,自由地四处走动的孩子,其内部发育才能不断地完善,他们也一定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孩子只有在某种与发展其智力有关的目的的支持和引导下进行活动,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事情。反之,他们就无法获得良好的内部发育,也无法获得显著的进步。

如果我们渐渐控制住自己,不再对孩子指指点点;如果我们把孩子从我们成人的影响下解放出来,置于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中,他们的智力水平将极大程度地上升,自信心也会增强。于是,他们会主动地进行一些具体的活动,比如,洗洗手和脸、换换外套、打扫房间、掸掉家具上的尘土、铺铺地毯、摆放桌子、种植花草、照看动物,等等。他们会在感官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工作。这类感官的指导也会促使他们区分事物,进行选择和推理,不断完善自我。选定了要进行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行动。

这一转变既能让孩子的内在不断发展,又能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一种强大推动力。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会使自己的工作从简单慢慢过渡到复杂,同时,令自己的身心得到陶冶。他们就是通过自己大脑里形成的内部秩序感和获得的技能来培养自身性格的。

我们说让孩子自我发展,是指让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而不是像人们普遍以为的那样把他们交给本能,本能是指人像动物一样具有的那种最原始的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会产生一定的误导性,会让我们在谈论一个自由的孩子的时候,觉得他就像一条汪汪乱叫、又蹦又跳的小狗。因此,人们也习惯性地把孩子的反抗、挣扎和他们为了让自己摆脱屈辱境遇而使用的保护手段视为本能的表现,并认为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可是,想一想我们对孩子都做了些什么!我们一开始就把他们比作植物或花朵,等到他们稍微长大一些,又想尽办法让他们像植物一样安静,强迫他们成为我们的奴隶,服从我们的命令和摆布。我们这样对待他们,他们怎么可能长成一株像我们所希望的“散发着香气的植物”呢?这样只能让他们不断丧失人类的本性,直到死亡,他们的身上也会明显地表露出本性逐步退化的迹象。

要想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使他们可以自觉自主地投入智力活动中去,我们就要赋予自由新的含义。

我坚定地认为,解决人类自由问题的关键就是智力。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近几年来,人们对自由有一种偏见,就是人们只要求解决“思想自由问题”,这个问题把我们的社会弄得十分混乱。有人认为,人类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退回到最原始的自由思想中,这跟如今流行的“给孩子自由”这一理念的误区有相似的地方。但问题是,这样的自由思想能实现吗?这样的“自由”不就意味着大脑神经的退化吗?不就是把社会权利交到那些没有能力执行的人手中吗?

让我们举例来说明。如果让一个没有文化农民在有利可得的投资和无利可得的投资之间进行自由选择,他将如何进行选择呢?如果他选择的是后一种投资,那他就是“自由”地上当受骗了;如果他选择的是前一种,那也不是因为他拥有自由选择权,只是运气好罢了。只有当他获得了足够的知识,能把有利可得和无利可得的投资区分开时,才真正称得上自由。也只有在他拥有这种内在力量之后,他才能真正实现自由。简单地依靠外部的社会约束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人的自由不过是简单地释放自己的本能,那就很好办。就像如果我们只要颁布一道法令就能让盲人能看到东西,让聋人能听到声音,让这些可怜的人恢复健康一样,那不就解决所有事情了吗?然而,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也并不是简单释放自己的本能。

我想,总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自我学习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作为一个人,只有实现这一点,才不会受到压制和奴役,才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自身发展的方向。总的来说,只有接受教育,我们才能找到与自己个性相符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www.xing528.com)

孩子的成长和发育过程已经给了我们生动的启示,那就是,智力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是打造他们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

认识到这一点后,智力学就显现出了极大的重要性。当智力水平被视为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孩子生活的支柱时,人们就不会再不分情况地压抑和禁锢它了。

现在,人们总是过于关注孩子身体的发展,比如牙齿指甲、头发等。可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更加慎重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什么是智力?我们打算先不把智力的定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探讨,而是先思考一下促进心智完善的映像、联想和再创造活动的总和,并且把心智跟环境联系起来。根据英国教育学家贝恩的理论,感知差异是智力活动的开始,大脑的第一步发展就是对差异进行辨别。感觉就是感知和发觉外部世界。智力展现的最初活动就是,收集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区别。

我们应该对智力进行尽可能精准、清楚的分析。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标志智力发展的第一个特征与时间有关。很多人都认为:反应快是聪明的同义词。对某一刺激马上做出反应、联想广泛、判断迅速,这些就是智力最显著的外在表现。是什么促使人做出这种迅速的反应?它跟人的一系列能力有关,包括从外界接收信息、精心编织意象和把内心思考的答案表达出来等能力。要想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用一套类似于感觉体操的系统方法进行训练。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收集大量的感觉材料供给孩子的大脑,让大脑对这些感觉材料相互呼应,产生联系。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大脑就会对这些感觉材料产生快速的判断。对此,心理学家提出建议,应该加强行为过程和联想过程之间的渗透性,使大脑反应的周期缩短一些。通过肌肉运动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这就要求其中的动作表现不仅要更加完善,而且要更加迅速敏捷。我们说一个孩子聪颖,不仅是指他能对事物进行理解,而且还要能做出迅速的理解。学习同样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那他的反应就是比较迟钝的。人们议论那些反应敏捷的孩子时,经常会说“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的确,他的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时刻准备着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就像高度灵敏的天平对轻微的重量变化也会有所反应一样,聪慧敏感的大脑也能对那些具有细微吸引力的东西做出反应。同样,这种孩子的联想能力也十分强。我们赞叹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时,常常会说“他一眨眼就明白了”。

孩子的主要能力都可以通过感官练习得到激发和加强。我们可以让孩子的感官跟刺激物进行适当的接触,从而让他们对各种各样的事物有个清晰的感知与认识;我们可以让他们敏锐地感觉到冷与热、粗糙与光滑、重与轻、声音与噪声的差异;我们可以让他们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自然万物传递给他们的讯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