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英雄记.王者的征途:性情中人聚集的故事

三国英雄记.王者的征途:性情中人聚集的故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涪城是成都的北部屏障,刘璋急了,派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将领率各部人马向涪城增援。但刘璋仍决定主动出击,他制定了一个两路夹击的战略。也有宁死不降的,一次在雒城外雁桥交战中,刘备将张任生擒。刘备素闻张任在益州军中威望很高,希望能劝说他投降。若再下雒城,成都将不攻自破,刘备率重兵将其团团围住。在这次战斗中,年仅36岁的庞统中了冷箭,竟然不治身亡!

三国英雄记.王者的征途:性情中人聚集的故事

刘备大军南下到了梓潼,没想到首战即不顺利。

梓潼是个县,县令名叫王连,他固城坚守,刘备一时无法得手。几万大军,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居然攻不下一个小小的县城,换成别人肯定会气馁,但刘备很有经验,下令留一部人马接着攻城,其余主力继续南下,向益州北部重镇涪城发起攻击。

涪城是成都的北部屏障,刘璋急了,派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将领率各部人马向涪城增援。仅仅一年之前,涪城大会,酒酣耳热,觥筹交错,现在却刀兵相见了。

益州军战斗力很弱,刘备指挥人马一举将其各部先后击败,攻克涪城,刘璝、张任等人率残兵退保绵竹

刘备率部攻克进入涪城,一年前刘备和部下们在这里喝过一场大酒,此次以胜利者的身份重返,刘备命令再摆一场酒宴进行庆贺。

这顿酒喝得挺高兴,不过又发生了一件小插曲。离开荆州一年多了,能不能实行既定战略目标夺取益州?这让大家的心一直悬着。涪城之战获胜,心里的悬念基本解除,所以大家喝得都比较放松。

一放松,话就容易多,酒宴进行间,刘备突然对庞统说:“今天在这里聚会,真是快乐极了(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刘备的酒量如何不知道,可能他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领导在下属面前一般都是正襟危坐,只有在酒桌上喝高了才会露出原生态。其实领导也是人,让他找个机会发泄发泄挺好,来到益州一年多了,够郁闷的。

庞统没喝多,看见领导失语加失态,很严肃地说:“跑到这里来攻打别人的国家,还觉得挺高兴,这算不上仁义之师(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刘备一向待人和蔼,但今天喝多了,所以有点儿生气

刘备很不高兴地对庞统说:“武王伐纣时也是前歌后舞,难道武王不仁义?先生此言不当,请出去(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庞统还从没见刘备如此生气愤怒,想走又不敢走,不走又不行,迟疑再三,还是走了(统逡巡引退)。

刘备到底不是一般的领导,酒要喝,事情还是拎得清的,脑子很快就清醒下来,想起刚才之言十分后悔,赶紧命人把庞统请来,仍然坐回原位。

这种情况下总得有人先有个姿态,主动回个话,不然还是下不了台。通常情况下,不管领导对与不对,主动回话的都应该是下级。可是庞统不管,只顾吃喝,也不向刘备道歉(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刘备终于沉不住气了,对庞统说:“刚才咱们的争论,你说谁对谁错(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庞统答道:“咱们都有错(君臣俱失)。”

刘备大笑,宴乐如初。

这件小事本来无关宏旨,却惹来后世史学家的一番宏论。

有的史学家认为,成就霸王之业首要是的是仁义为本、信顺为宗,若做不到这些,即使成就了霸王之业也无益。刘备袭夺他人的土地,即使为的是成就个人霸业,但也负信违情,于德义有亏,打了个小胜仗,何乐之有?庞统担心他说的话传到外面,才匡正其失误,可谓达于大体。如果不说,反而是惜其小失而废其大益。

还有史学家说,谋袭刘璋的建议出于庞统,毕竟这有违公义,庞统内心必感内疚,没法高兴起来,听到刘备那么说,可能触动了他的心事。问题在于,刘备宴酣失语,道出了他的心机,那就是他自比武王而毫无愧色,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刘备命令大军在涪城进行休整,到了五月才继续南下,攻取成都。

涪城大败让刘璋乱了阵脚,不知该如何应对。

刘璋手下有个叫郑度的人建议:“刘备现在孤军深入,其前锋不足万人,士气不齐,粮草不足,为今之计不如把巴西郡、梓潼郡的百姓全部迁到涪城以西,把田野里正在长的和仓库里存的谷物全部烧毁(仓廪野谷,一皆烧除),之后筑起高垒,开挖深沟,静而待之。刘备来请战,不跟他打,时间长了,他们缺少后勤保障,不出百日,自己必然退走。待他撤退时发起攻击,定可将刘备擒获。”

郑度在刘璋手下担任州政府处长(从事),他是广汉郡人。看来再熊的领导手下也有俩能人,刘璋算是草包一个,但他手下人才倒不少,法正、孟达不必说,就是这个叫郑度的也挺有两下子。

郑度这个办法,拿到现在就叫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这个办法最好使。打不过他不要紧,把该藏的全藏起来,不跟你打,饿死你,困死你,你熬不下去想抽身,我再狠狠地揍你。

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刘璋来说这无疑是最正确的方案,刘备的软肋就是不能拖,如果刘璋不跟他打,还真不好应付。

郑度的建议被刘备侦知,刘备急了(闻而恶之),问法正该怎么应对。

这说明刘备的消息很灵,除了张松,他可能在刘璋身边还安插了其他人,也可能是刘璋的手下不断有人在投靠刘备。法正此时应该已经公开追随刘备行动,他很了解刘璋,针对郑度的建议,他给刘备出的对策很简单——不用理。

法正对刘备说:“别担心,郑度的建议刘璋不会采用。”(www.xing528.com)

让法正料对了,刘璋听到郑度的建议对大家说:“我只听说拒敌以安民,从没有听说把人藏起来避敌取胜的(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

不仅不用郑度之计,还免了他的职。

但刘璋仍决定主动出击,他制定了一个两路夹击的战略。

一方面,派扶禁、向存等率一万多人马由阆水北上围攻葭萌。

另一方面,派刘璝、冷苞、张任、吴懿、邓贤、李严、费观等率各部在成都以北的广阔地区阻击刘备。

霍峻驻守葭萌,他的兵力很有限,不到敌人的十分之一,刘备此时正全力向南进攻,无法分兵去救霍峻,只能靠他们自救。霍峻很顽强也很有经验,他坚守葭萌不出,扶禁、向存无法得手。

霍峻一口气守了一年,其间还伺机出击,选精锐向敌人发起突袭,把敌将向存斩杀,刘璋两面夹击的计划落空。

在成都以北的会战中,刘璋手下众将皆败,师长(中郎将)吴懿率先投降,被刘备当即提升为军长(讨逆将军),连升了两级。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刘璋的护军将军李严、参军费观在绵竹也率部投降,都被刘备任命为副军长(裨将)。

也有宁死不降的,一次在雒城外雁桥交战中,刘备将张任生擒。刘备素闻张任在益州军中威望很高,希望能劝说他投降。

张任慷慨激昂,高呼:“老臣终不会事奉二主!”

刘备无奈,把他杀了。

刘璋仍然做拼死一搏,他下令由儿子刘循统一指挥残部退守雒城,此地在今四川省广元以北。

若再下雒城,成都将不攻自破,刘备率重兵将其团团围住。

在这次战斗中,年仅36岁的庞统中了冷箭,竟然不治身亡!

事情来得太意外了,刘备简直不敢相信。

刘备痛失股肱,悲伤不已,一连几天只要一说话就流泪(言则流涕)。

有个叫张存的人,以荆州政府处长(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蜀,此人估计也有些才学,但最不服庞统。

张存在一旁故意说起了风凉话:“庞士元虽说尽忠可惜,不过却有违大雅之义(统虽尽忠可惜,然违大雅之义)。”

张存说的“大雅之义”推测起来可能有两个意思,一是暗讽庞统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跑到最前沿攻城,死得不值;另一个是说庞统出谋划策袭取刘璋,生得光荣,死得却不伟大。

刘备勃然大怒:“庞统已杀身成仁,你还在说什么风凉话(统杀身成仁,更为非也)?”

刘备当即下令罢了张存的官,张存吓得够呛,不久便得病死了。

刘备对庞统的家人给予了格外优待,表奏庞统的父亲为议郎,以后又升为谏议大夫。庞统的弟弟庞林、儿子庞宏后来都在蜀汉担任过郡太守。

庞统去世的消息传到荆州,诸葛亮也悲痛不已,庞统不仅是他的好友也是他的亲戚,诸葛亮亲自到庞家祭拜(亲为之拜)。

庞统一死,战局似乎也有点发生转折,刘备指挥人马继续围攻雒城,但频频受阻,使尽了各种办法,仍未攻克。

这样一来就危险了,正如郑度说的那样,只要刘璋坚守不出,来他个坚壁清野,刘备难以支撑长久。益州的家底毕竟还在,东部的巴西郡、巴东郡和巴郡号称“三巴”,其综合实力不容小视,刘备在此还寸土未占。

南部还有几个郡,包括汉昌郡、益州郡、越嶲郡等,他们现在多持观望态度,表面服从刘璋,实则保持中立。一旦久攻雒城不下,被刘璋趁机反攻得手,这些人肯定会一哄而上,等到那样的局面出现就无力回天了。

刘备着急了,赶紧写信给诸葛亮,让他火速率兵增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