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了解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了解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游戏中使用的替代物,具有一种“支点”的作用,是幼儿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过渡,譬如木棍在游戏中让幼儿能用想象中的“枪”代替现实中的枪。维果茨基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成人有效地、积极地促进儿童早期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维果茨基的观点。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了解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

(一)维果茨基关于游戏的观点

1.游戏源于幼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维果茨基认为当我们探讨游戏的时候,应该从幼儿开展游戏的本质原因去理解游戏。那么幼儿开展游戏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无法实现的愿望时,才被发明出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17]因此,儿童游戏就是通过想象、虚幻的事物去实现无法实现的欲望。[18]

2.“想象的情景”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特点

维果茨基指出,幼儿正是因为在现实中有诸多的需求和愿望无法得到满足,就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想象的情景”,“想象的情景”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特点。那么,幼儿在游戏中,是如何通过想象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再现和创造的呢?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正是通过替代物的使用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譬如,幼儿想玩打仗的游戏,但现实中幼儿是不可能真枪实弹地打仗的,于是他们就使用木棍来代替枪,因此,替代物就是幼儿在游戏中用现实的一个事物,代替自己想象中的另一个事物。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游戏中使用的替代物,具有一种“支点”的作用,是幼儿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过渡,譬如木棍在游戏中让幼儿能用想象中的“枪”代替现实中的枪。替代物将幼儿从现实世界中解放出来,使其进入想象世界中去玩,使儿童的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的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游戏具备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

3.游戏有着一定的规则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哪怕是假装游戏,都是有着一定规则的。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没有规则和儿童对待规则的特殊态度,就不会有游戏。[19]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虽然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但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不一定是游戏本身的规则,或者外界强加给幼儿的规则,而可以是幼儿内心的规则。譬如,幼儿在打仗游戏使用木棍代替枪,但一般不会用一块石头或者拿一件衣服代替枪,这也是幼儿在挑选替代物时,根据游戏特点而遵守的一条规则。在这一点上,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的观点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最近发展区与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维果茨基看来,儿童早期复杂的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交往,儿童的认知水平是在与父母、教师和同伴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得以发展和提升的。那么,儿童是如何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得认知发展的呢?维果茨基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来解释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实际的发展层次,即儿童能够独自解决问题的层次。另一个是潜在的发展层次,即儿童经由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引导之后才能解决问题的层次。实际的发展层次和潜在的发展层次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按照维果茨基的说法,教育是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里提供经验,“唤起”儿童仍处于未成熟状态的认知发展的过程。维果茨基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成人有效地、积极地促进儿童早期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游戏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发展的源泉,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幼儿在游戏中体现出高水平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游戏正如放大镜的焦点一样,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包含了幼儿的所有发展倾向,同时,游戏本身就是发展的主要源泉。[20]

为什么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呢?因为维果茨基发现,儿童新的发展成果,会在游戏活动中出现,而且远比其他活动中的发展来得早,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有更成熟的社会性发展,会展现出更高的心理机能,会出现较高的自我规范,以及有更好的能力去有意参与和记忆。[21]例如,与教师在集中教学活动中让他专心听讲相比,当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交警时,能够有更长的时间留在自己的岗位并集中注意力。另外,国外也有研究者发现,给孩子穿上角色游戏服装,将其打扮成他们最喜欢的超级英雄或卡通人物,他们更能够坚持做一件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维果茨基的观点。

【拓展阅读】

蝙蝠侠效应

研究者选取了180名4~6岁的幼儿,要求其做一个“重复的任务”10分钟,告知他们有选择休息的权利。研究者让其中一组幼儿装扮成蝙蝠侠等自己喜欢的角色,结果发现他们比不扮演的同龄人在任务中更努力、更集中注意力、做这项任务坚持的时间更长。研究者认为,角色游戏服装能让孩子们自我鼓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表现,并将这样的现象称之为“蝙蝠侠效应”。[22](www.xing528.com)

(三)维果茨基游戏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维果茨基关于游戏的理论,特别是最近发展区与游戏的相关论述,让我们重视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价值,重视教育者在游戏中的主动作用,并为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来自成人的支持提供了依据。成人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有效参与和互动,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正向作用的,后来的鹰架教学、对话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影响。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角度讲,成人也可以在充分了解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在充分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在游戏中寻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参与性的指导,在游戏中搭建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支架。下面就是一个教师在游戏中,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搭建支架促进幼儿游戏水平发展的例子。

案例

积木游戏中搭建支架

教师最近一直在观察幼儿的积木游戏,他注意到孩子们的积木游戏不像之前那么复杂了。他已经教过儿童如何用积木搭建斜坡,也看见儿童将圆柱体积木以及各种各样的小汽车从斜坡上滚下来,但小朋友们好像不知道除了这些他们能做什么。一天,教师对孩子们说:“我在积木区给你们提供了一个挑战。如果我们改变你们建造的斜坡的表面,会不会改变物体在上面滚动的速度和距离呢?”为此,教师提前在积木区为幼儿准备了如下材料:锡箔纸、地毯、一大块砂纸、一块缎子。教师说:“我给你们提出的挑战是,假如我们将这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平铺在斜坡上,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呢?”孩子们触摸了不同材质的材料,做出预测,对于教师提出的挑战非常感兴趣,饶有兴味地开始了游戏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到底会发生什么。教师则一直在旁边观察和协助幼儿,并在表格中记录他们的发现。孩子们的积木游戏又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正是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计划地对幼儿积木游戏搭建支架与挑战——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平铺在斜坡上,了解它们对物品滚动速度和距离的改变。教师搭建的支架,推动和丰富了幼儿的游戏,让孩子们的游戏从单纯的积木游戏发展到了对物体摩擦力的认识,这个支架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有效的。其之所以有效,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积木游戏的观察基础上。基于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幼儿现有游戏发展水平的精准把握,教师分析和思考如何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搭建支架。正如案例中所呈现的,没有教师的观察和主动搭建支架,幼儿的积木游戏可能会很长时间停留在原有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发挥主动作用提供了依据,当然,这种主动作用以不损害幼儿的自主性为前提,就像案例中教师主动提供的支架其实也有效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促进了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思考与练习

1.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游戏在幼儿的人格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结合实例思考和阐述游戏在儿童克服创伤经验或宣泄负面情绪方面的作用。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游戏的认知本质是什么?

4.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中同化与顺应的概念内涵是什么?

5.皮亚杰认为游戏可以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游戏的起源和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7.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为什么说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8.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有何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