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法律思维:概念、特征及方法

劳动法律思维:概念、特征及方法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劳动法律思维的概念及特征劳动法律思维是按照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法律问题的法律思维方法或者法律思维模式。劳动法律思维以劳动者为本,以保护劳动者生存权、生命健康权为出发点,以劳动者尊严为前提,建立在劳动用人市场化和劳动关系法治化的基础上。

劳动法律思维:概念、特征及方法

(一)劳动法律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劳动法律思维是按照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法律问题的法律思维方法或者法律思维模式。劳动法律思维以劳动者为本,以保护劳动者生存权、生命健康权为出发点,以劳动者尊严为前提,建立在劳动用人市场化和劳动关系法治化的基础上。其主要特征有:(1)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最大的价值目标。(2)平等关系兼隶属关系相结合。(3)侧重保护劳动者,以劳动尊严与权利的保护为任务。(4)权衡个人、集体、社会公共利益融合的社会法。(5)劳动基准法优先,约定服从法定。(6)扶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公益、维护社会安定。(7)普遍性、法制性和互济性相结合。(8)实体性、程序性与技术性相结合。

(二)如何形成劳动法律思维

劳动法律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获得,它需要长期的培养。而这种思维养成主要是依靠法律知识学习、劳动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以及实践应用过程中而获得的。首先,掌握法律知识,即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是基础亦是重点;其次,劳动法律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关键,劳动法律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对劳动法律现象、社会保险法律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以及运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正如霍姆斯法官所言:“法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法律的生命是经验。”法律根植于社会经验、实践中,并以规范社会关系为目的,一旦偏离这一轨道,将导致法律之效用难以发挥。最后,只有通过经验与劳动法律知识的不断积累,才能正确理解劳动法律理论知识并形成劳动法律思维能力。(www.xing528.com)

【注释】

[1]本案例改编自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5)渝一中法民终字第04401号判决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