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越语法规则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跨越语法规则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实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整理动词第三人称变化的规则表。关键的问题在于,小学阶段的语法规则学习要注意走从实践到理论的路子,也就是先有体验,再得出结论。特别要避免教授规律时一味灌输专业语法术语,造成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使得语法教学成为英语学习一道绕不过的“槛”。

跨越语法规则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课堂实录]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整理动词第三人称变化的规则表。

教师:Please read after me.Play.Plays.(教师出示第一类变化的第一组词,并请学生跟读)

学生:Play.Plays.

教师:Can you read these two words?(教师出示第一类变化的第二组词,引导学生自主朗读)

学生:Visit.Visits.

教师:How about this pair?(教师出示第一类单词的第三组sing,并要求学生自主归纳它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www.xing528.com)

学生:Sing.Sings.

教师采用类似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其余的几项变化规则。然后,用不同颜色将四组词区分开来,以显示类别的区分。最后,请学生就这几类再进行一些举例。

分析:在情境中主动参与语法规则的归纳

语法知识的归纳环节是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类型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将所学的语法现象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更清晰更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在这里,教师在实现语法知识的归纳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策略。首先,规则也是通过旧知引入的方式来呈现。在本课语法的呈现环节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play和plays的变化。因此,教师先出示这一组词,然后过渡到其他几组。其次,练习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每一组词的呈现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第一组词采用了直接出示的方式,为学生后面归纳起示范引领的作用。第二组词采用让学生自主朗读的形式,主要是为了观察学生是否能在离开教师的帮助下将两个单词正确区别出来,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学习的能力。而最后一组词,教师有意漏掉了正确答案,请学生来补充,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一规则,能否就本规则进行运用。再次,教师采用不同色彩方块来体现规则的类别。由于小学生对鲜艳的色彩较之成人更具敏感性,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将不同类别直观地展现出来,帮助他们加深记忆。另外,在每一组规则的归纳中,都要求学生主动观察、比较,自主进行语法知识的归纳。教师不包办代替,也没有出示更多的专业语法术语。最后,提倡知识点的活学活用。在所有的规则归纳完毕后,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的变化规律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将语法教学的规律进行必要的呈现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关键的问题在于,小学阶段的语法规则学习要注意走从实践到理论的路子,也就是先有体验,再得出结论。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和运用的能力。特别要避免教授规律时一味灌输专业语法术语,造成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使得语法教学成为英语学习一道绕不过的“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