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古代师生关系:艺徒制职业教育与尊师文化

我国古代师生关系:艺徒制职业教育与尊师文化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工业技术传授,除家传和私人授徒外,还实行了艺徒制。民间的一些工艺技术传授,依靠艺徒制来进行。艺徒制是最为普遍、受教育者最多的教育形式,也是我国古代职业教育中时间保持最长的教育形式。艺徒制职业教育在早期都是父子相传,然后过渡到师父收养子做徒弟,最后才扩展到一般的师徒关系。尊师是古代职业教育中维系一般师徒关系的至高无上的道德准绳。

我国古代师生关系:艺徒制职业教育与尊师文化

我国学校教育不仅产生较早,而且职业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始终,最早“六艺”中的“乐、射、御、书、数”都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先秦时期私人办学的兴盛拓宽了职业教育途径、丰富了职业教育内容。很多私学实际上就是传授专业技能的职业学校,如墨子创办的私学传授木工与器械制造等手工业技能;许行创立农家学派,传授农业生产知识与技能;建筑业的“祖师”鲁班不仅发明创造众多,而且也广收门徒,传授技术。后期,由于奴隶制废除,得到解放的奴隶组成了个体经济的家庭进行物质生产,同时也进行着家庭型的职业技能传授,于是出现了家业父传型的职业教育形式。齐国齐桓公管仲执政时期明确规定:士、农、工、商的子弟应跟父学,弟从兄学。到汉代官场及经学研究领域还保持着鲜明的家业父传的痕迹,如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班固都是继承父业从事历史著述的。而明朝时期甚至国家明文规定:医者之子恒为医,考试成绩好的可以享受国家薪俸。喻仁、喻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培育出的著名兽医兄弟。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其曾、祖、父辈都是有名的医生,家传基础十分丰厚。

战国以后,家业父传的职业教育形式通过官府加以推广。手工业技术传授,除家传和私人授徒外,还实行了艺徒制。民间的一些工艺技术传授,依靠艺徒制来进行。艺徒制是最为普遍、受教育者最多的教育形式,也是我国古代职业教育中时间保持最长的教育形式。艺徒制职业教育在早期都是父子相传,然后过渡到师父收养子做徒弟,最后才扩展到一般的师徒关系。为了保证技艺和秘诀的代代相传,必须加强亲密关系,视师如父、视徒若子。有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名虽师徒,义为父子”之说,师徒关系密切,甚至将其上升等同于血缘亲情关系,更有“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等民间说法。尊师是古代职业教育中维系一般师徒关系的至高无上的道德准绳。同时又由于师徒之间属于同行,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师徒间存在着必然的竞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