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反思—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研究成果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反思—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观地讲,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并不会彻底颠覆,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主体”与“主导”的内涵有所丰富。学习者似乎是具备了“无师自通”的软硬件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有无师自通的能力。此外,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互动,这规定了教学的基本价值。因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在教育技术深度介入的现代教学中仍然是成立的,作为教育者应该反思其内涵,在反思中丰富对自身角色的认识。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反思—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研究成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进入了对“互联网+”时代教学关系的反思。在这一阶段,涌现出了诸多立场不同的言论。有论者直言,有形的学校势必会被无形的网络代替,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到极致,认为只有能够胜任教学资源开发的教师才能在网络时代生存下来;也有论者持相对保守的观点,认为上述忧虑只是一种幻想,即使是数字化发展到极致,恐怕也难以使得年轻一辈完全无师自通,难以消解使人类知识和文明得以传承的教育,故而无法取代师生间面对面的言传身教与交流互动,无法取代调动全部感官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活动。客观地讲,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并不会彻底颠覆,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主体”与“主导”的内涵有所丰富。

在教育技术未曾大规模介入教学过程时,学习者的特征、兴趣、需求、文化背景等决定着教师以何种方式教学,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对教科书上没有生命力的知识赋予“生命”,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沟通,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处在一个信息极度丰富、更新的时代,这些信息既包括与学习有关的课程资源又包括与学习无关的各类信息。学习者似乎是具备了“无师自通”的软硬件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有无师自通的能力。应当明确的是仅仅信息量的增加并不能称之为学习,更不能等同于教学。何谓教学?事实上在中外教育史上对于教学一词的用法一直是莫衷一是,未能定于一尊。裴娣娜基于对不同定义方式的分析给出了自己对于教学的界定: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这种定义方式较好地抓住了教学活动的本质。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互动,这在点明教学内涵的同时也点明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征,即教师是指导者,学生在认识世界的水平上处于相对的弱势。而教师教学生正是师生互动本质和直接的概括。此外,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互动,这规定了教学的基本价值。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是培养人,即丰富人的知识技能,拓展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格,这不仅为师生互动指明了大的方向——不论以何种形式互动,最终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师生互动的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互动才是有价值的互动。也就是说,教师、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对等决定了在教学关系中教师处于相对主动的一方,特别是在信息量极度丰富的今天,师生作为可以平等获取信息的个体,教师仍然是学生知识建构的“掌舵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今天也有了新的内涵。

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是接收信息的容器,教学过程最终仍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明白年轻一代处于怎样的信息背景中,这背景就是教学内容的生长点,所谓学生主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教师主导意义则更为丰富。一方面,教师作为系统了解教学目标、认知水平高的一方仍然掌握着组织教学、掌握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学习的重任,这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负有的职责,并没有随着技术的介入而消解;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反而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相对欠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甄别有意义的信息。特别是今天倡导的诸多学习方法,如项目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都有赖于大量在线资源的支持,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完成课题探究任务,获取信息时代的主动权。(www.xing528.com)

因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在教育技术深度介入的现代教学中仍然是成立的,作为教育者应该反思其内涵,在反思中丰富对自身角色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